汉魏两晋南北朝――茶文化的酝酿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茶是因作为饮料而驰名的,茶文化实质上是饮茶文化,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茶文化的产生是在茶被用作饮用之后,两晋南北朝是中华茶文化的酝酿时期 。
(1)饮茶的起源和发展 。
茶最先是作为食用和药用的,饮用是在食用、药用的基础上形成的 。中国人利用茶的年代久远,可上溯到神农时期,但饮茶的历史相对要晚一些 。先秦时期可能在局部地区(茶树原产地及其边缘地区)已有饮茶,但目前还缺乏文字和考古的支持 。
(一)饮茶始于西汉
关于饮茶的起源,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坛,争议未定 。大致说来,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魏晋说 。
【汉魏两晋南北朝――茶文化的酝酿】1、先秦说:陆羽根据《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茶经·六之饮》)神农即炎帝,与黄帝同为中国上古都部落首领 。然而《神农食经》据今人考证成书在汉代以后饮用始于上古原始社会只是传说,不是信史 。清人顾炎武认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日知录·茶》)顾炎武认为饮茶始于战国时代也只是推测,并无直接的证据 。先秦饮茶,不是源于传说,就是间接推测,并无可靠材料来证明 。
2、三国说:《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有“密赐荼荈以代酒”,这种能代酒的饮料当为茶饮料,足以证明吴国宫廷已经饮茶 。据此,《南窗纪谈》认为中国饮茶始于三国 。三国时代东吴饮茶是确凿无疑,然而东吴之茶当传自巴蜀,巴蜀的饮茶要早于东吴,因此,中国的饮茶一定早于三国时代 。
3、魏晋说:唐裴汶《茶论》、《膳夫经手录》认为饮茶始于晋,宋《集古录》认为饮茶始于魏晋 。
4、西汉说: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中指出:“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 。司马相如凡将篇有荈诧,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荼 。”郝懿行认为饮茶始于东汉末,而萌芽于西汉 。
西汉著名辞赋家王褒《僮约》“烹荼尽具”的约定,是关于饮茶最早的可信记载 。《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一般都认为“烹荼”、“买荼”之“荼”为茶 。《僮约》订于两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故中国人饮茶不会晚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的西汉晚期 。我们认为中国的饮茶始于西汉,而饮茶晚于茶的食用、药用,中国人发现茶和用茶则远在西汉以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
王褒是四川资中人,买茶之地为四川彭山 。最早对茶有过记载的王褒、司马相如、扬雄均是蜀人,可见是巴蜀之人发明饮茶 。
从两汉到三国,在巴蜀之外,茶是供上层社会享用的珍稀之物,饮茶限于王公朝士 。《三国志·吴志·韦曜》记:“曜饮酒不过二升 。皓初礼异,密赐荼荈以代酒 。”孙皓密赐韦曜以茶代酒,可见东吴宫中饮茶 。
西晋诗人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云:“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说成都的香茶传遍九州,这虽有文人的夸张,却也近于事实 。《桐君录》记:“西阳、武昌、庐江、晋陵皆出好茗 。巴东别有真香茗 。”晋陶潜《搜神后记》:“晋孝武世,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中采茗 。”晋王浮《神异记》:“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 。”说明在两晋时期,湖北、安徽、江苏、浙江这些地区已产茶 。
两晋时期,饮茶由上层社会逐渐向中下层传播 。晋干宝《搜神记》:“夏侯恺字万仁,因病死,……如坐生时西壁大床,就人觅荼饮 。”这虽是虚构的神异故事,但也反映普通人家的饮茶事实 。《广陵嗜老传》:“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竟买 。”老姥每天早晨到街市卖茶,市民争相购买,这反映平民的饮茶风尚 。
南朝宋人山谦之《吴兴统记》载:“乌程温山,出御荈”“长兴啄木岑,每岁吴兴、毘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会于此,有境会亭 。”乌程温山产贡茶,长兴县有境会亭,两郡太守在此宴集,督造茶叶 。江南一带不仅饮茶,茶叶生产也有一定的规模 。《南齐书·武帝本纪》:“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荼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 。”南朝齐武帝诏告天下,灵前祭品设茶等四样,不论贵贱,一概如此 。可见茶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中 。
后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三城南报德寺:“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桨,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 。……时给事中刘镐,慕肃之风,专习茗饮 。”北朝人原本渴饮酪桨,但受南朝人的影响,如刘镐等,也喜欢上饮茶 。
饮茶始于西汉,起源于巴蜀,经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逐渐向中原广大地区传播,饮茶由上层社会向民间发展,饮茶、种茶的地区越来越广 。
(2)茶与宗教结缘
汉魏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固有的宗教——道教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同时也是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时期,茶以其清淡、虚静的本性和却睡疗病的功能广受宗教徒的青睐 。
(一)道教与茶:道教徒炼丹服药,以求脱胎换骨、羽化成仙,于是茶成为道教徒的首选之药,道教徒的饮茶与服药是一致的 。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杂录》记:“苦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 。”丹丘子、黄山君是传说中的神仙人物,饮茶可使人“轻身换骨”,可满足道教对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的追求 。
晋惠帝时著名道士王浮的《神异记》:“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曰:‘予丹邱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 。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乞相遗也 。’”神仙丹邱子向虞洪乞茶喝 。道教徒的宣扬,提高了茶的地位 。
(二)佛教与茶
《晋书·艺术传》记:“单道开,敦煌人也 。……时夏饮荼苏,一二升而已 。”单道开乃佛徒,曾往后赵京城——邺城(今河南安阳)的法琳寺、临漳县的昭德寺,后率弟子渡江至晋都城建业(今南京),又转去南海各地,最后殁于广东罗浮山 。他在昭德寺首创禅室,坐禅其中,昼夜不卧,饮茶却睡解乏以禅定 。
晋僧怀信《释门自镜录》:“跣足清淡,袒胸谐谑,居不愁寒暑,食不择甘旨,使唤童仆,要水要荼 。”魏晋之际,析玄辩理,清谈风甚 。佛教初传,依附玄学 。佛徒追慕玄风,煮茶品茗,以助玄谈 。
《续名僧录》:“宋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年垂悬车,饭所饮荼 。”法瑶是东晋名僧慧远的再传弟子,著名的涅槃师 。法瑶性喜饮茶,每饭必饮茶 。
《宋录》:“新安王子鸾,鸾弟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荼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荼茗 。’”昙济十三岁出家,拜鸠摩罗什弟子僧导为师 。他从关中来到寿春(今安徽寿县)创立了成实师说的南系——寿春系 。昙济擅长《成唯实论》,对“三论”也颇有研究,曾著《六家七宗论》 。他在八公山东山寺住了很长时间,后移居京城的中兴寺和庄严寺 。两位王子拜访昙济,昙济设茶待客 。
佛教徒以茶资修行,单道开、怀信、法瑶开茶禅一味之先河 。
(3)客来敬茶
王褒《僮约》中的“烹荼尽具”便是规定在家中来客之后烹茶敬客 。
南朝宋人何法盛《晋中兴书》记:“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安既至,所设唯荼、果而已 。”陆纳以茶和水果待客 。
南朝宋人刘义庆《世语新说·纰漏》记:“任育长年少时,甚有令名 。……坐席竟,下饮,便问人云:‘此为荼,为茗?’”客人入坐完毕,便开始上茶 。同书还记:“晋司徒长史王濛好饮荼,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 。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 。”王濛“人至辄命饮之”,这是他好客的表现 。
弘君举《食檄》:“寒温既毕,应下霜华之茗,三爵而终 。”客来到来,见面寒暄之后,先请饮三杯茶 。客来敬茶不仅是世俗的礼仪,昙济和尚也是以茶待客,道俗相同 。
客来敬茶在两晋南北朝时成为中华民族普遍的礼俗 。
(4)茶文学初兴晋宋时期的《搜神记》、《神异记》、《搜神后记》、《异苑》等志怪小说集中便有一些关于茶的故事 。左思的《娇女诗》、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诗、王微的《杂诗》是最早的茶诗 。南北朝时女文学家鲍令晖撰有《香茗赋》,惜散佚 。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才辞丰美,对后世的茶文学创作颇有影响 。宋代吴俶《茶赋》称:“清文既传于杜育,精思亦闻于陆羽 。”可见杜育《荈赋》在茶文化史上的影响 。杜育《荈赋》也是只剩残篇,存文如下:“灵山惟岳,奇产所钟 。厥生荈草,弥谷披岗 。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 。月惟初秋,农功少休 。结偶同旅,是采是求 。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隅 。酌之以匏,取式公刘 。惟兹初成,沫沉华浮 。焕如积雪,晔若春 。”“调神和内,慵解倦除 。”两晋南北朝时期,茶文学初步兴起 。
(5) 茶艺萌芽
茶艺是饮茶艺术,是艺术性的饮茶,它包括选茶、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程式和技艺 。
杜育的《荈赋》中有对于茶艺的描写,如择水:“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择取岷江中的清水;选器:“器择陶简,出自东隅”,茶具选用产自东隅(今浙江上虞一带)的瓷器;煎茶:“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 。”煎好的茶汤,汤华浮泛,象白雪般明亮,如春花般灿烂;酌茶:“酌之以匏,取式公刘 。”用匏瓢酌分茶汤 。
《荈赋》所描述的,是中华茶艺的雏形,且茶艺发源于巴蜀 。
(6)结语
综上所述,饮茶起源于巴蜀,始于西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茶由巴蜀向中原广大地区传播,茶叶生产地区不断扩大,饮茶从上层社会逐渐向民间发展 。从晋代开始,佛教、道教徒与茶结缘,以茶养生,以茶助修行 。从饮茶起始,就有了客来敬茶的礼节,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成了普遍的礼仪 。两晋南北朝,茶文学初步兴起,产生了《荈赋》等名篇 。中华茶艺亦于西晋时萌芽 。这一切充分说明,两晋南北朝是中华茶文化的酝酿时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