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养生,冬日里的“一把火”


艾灸养生,冬日里的“一把火”

文章插图
中医 , 艾灸 , 穴位 , 养生 , 中药
编者按:到了冬天 , 选择艾灸的人多了起来 , 一是因为艾灸操作简便 , 二是因为艾灸可以带来『温暖的治愈』 。那么艾灸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平常我们应该如何操作呢?本期『 起居养生』栏目我们就邀请专家为您介绍——
艾灸是一项普及性广、操作容易的中医传统技术 , 施灸于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穴位 , 能够达到怡和气血、通调经络、补养脏腑、益寿延年的目的 , 这种方法又称为保健灸法 。
为什么选择艾灸?
《黄帝内经》认为 , 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 人的一生就是阳气由强到弱 , 缓慢消耗的过程 。宋代医家窦材认为 , 人体的衰老现象与阳气的消耗相联系:人到晚年会出现阳气虚衰而手足不暖、动作艰难;或出现下焦元气虚疲而影响夫妻生活等的现象 。并且认为艾灸扶助人体阳气的功能优于丹药和附子 。
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明 , 艾灸的确是“治未病”的好方法 。
首先 , 因其时间适宜 。艾灸要求一对一的操作 , 操作时间比较长 , 在家中操作比较合适 。
其次 , 因其效用适宜 。灸法是传统中医的外治疗法 , 除了具有易得、易燃的特点外 , 还具有显著的药物效应 , 即艾灸的温热之力作用于人体局部腧穴 , 再通过经络的传导将药力传入体内 , 渗透诸经 , 透达筋骨 , 调和营卫 。
最后 , 因其疗效突出 。灸法具有扶正祛邪、通络止痛、祛风解表、消瘀散结、温经散寒、补益中气、升阳固脱、回阳救逆等作用 。除了历代传承的临证医案 , 现代大量临床实践再次验证 , 艾灸可调节人体血脂和全血黏度 , 防治由此诱发的血脂升高和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病;激活内脏功能 , 协调物质代谢 , 改善机体功能紊乱 ,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 , 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 维护机体免疫力的平衡 。
艾灸应当如何操作?
作为居家保健 , 艾灸一般有两种操作方法:
1.手持温和灸法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 , 对准应灸穴位 , 距皮肤约2厘米~3厘米左右 , 进行熏灸 , 距离因人而异 , 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 一般每次灸15分钟~20分钟 , 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 根据个人情况可以适当延长至30分钟~40分钟 。
2.灸架温和灸法 。用艾灸架支撑点燃的艾条 , 对准应灸穴位 , 固定于人体局部 , 进行熏灸 , 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度 。
艾灸顺序:《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 , 言从头向左而渐下 , 次后从头向右而渐下 。”施灸的时候应先灸阳经 , 后灸阴经;先灸背部 , 后灸腹部;先灸上部 , 后灸下部;先灸头部 , 后灸四肢 。
哪些情况不适宜用艾灸?
【艾灸养生,冬日里的“一把火”】1.皮肤薄、肌肉少的部位不适宜艾灸;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睾丸等不适宜艾灸;关节部位不适宜灸 。此外 , 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眼球等部位不适宜艾灸 。
2.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的状态 , 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搐期间 , 或身体极度衰竭 , 或无自制能力之人如精神疾病患者等皆忌灸 。
3.经医生确认不适宜艾灸的疾病或症状 。

中医 , 艾灸 , 穴位 , 养生 , 中药

选用什么艾灸穴位?
提到选穴 , 须先向您介绍一下宋代的保健灸 。宋代自皇家贵族到平民百姓都十分重视医学 , 宋代人也普遍认可“患者在家自行施灸” , 这也促进了后世艾灸保健的普及 。
如宋代医学家王执中在《针灸资生经》中提倡患者在家自行施灸 , 为患者找到了一条“治未病”的便利之途 , 也为灸法的传播起到关键的作用 。书中记载不少病人自灸的案例 , 如灸囟会穴可治疗鼻出血、头痛等症:
《第三·虚损》:“有兵士患鼻衄不已 , 予教令灸此穴即愈 。有人久患头风 , 亦令灸此穴即愈”;
如灸肾俞穴可治疗男子梦中遗精:
《第三·肾虚》:“有士人年少 , 觅灸梦遗 。为点肾俞酸疼 , 其令灸而愈”;
如灸大肠俞可治疗腹痛泄利、里急后重(注:指腹痛窘迫 , 时时欲便 , 肛门重坠 , 便出不爽之状):
《第三·肠痛》中“有老妪大肠中常若里急后重 , 甚苦之……此奇疾也 。为按其大肠俞疼甚 , 令归灸之而愈” 。
除了常见的足三里、大椎外 , 在这里为大家提供几个比较容易找到又有保健作用的穴位:身柱、三阴交、食窦 。
身柱: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 即正坐低头时颈椎突起最高点下凹陷处)下连续数第三个椎体下凹陷即是 , 有通阳理气、祛风退热、清心宁神、降逆止咳的功效 , 对小儿有强身保健作用;适用于小孩体质虚弱、易外感咳嗽及久病不愈者 。
三阴交:位于内踝上3寸 , 胫骨内侧后缘 。有益精、生津、补血、调脾胃、调冲任、强健脾胃、引火下行之功效 。适用于女科疾患 , 如痛经、月经不调等 。
食窦:位于人体的胸外侧部 , 当第5肋间隙 , 距前正中线6寸处 。《扁鹊心书》认为 , 食窦穴属脾 , 能“接脾脏真气 , 治三十六种脾病 。凡诸病困重 , 尚有一毫真气 , 灸此穴二三百壮 , 能保固不死 。一切大病属脾者并皆治之 。盖脾为五脏之母 , 后天之本 , 属土 , 生长万物者也 。若脾气在 , 虽病甚不至死 , 此法试之极验” 。
以上穴位具体操作方法:用艾条直接熏灸穴位 , 艾条与皮肤有一定距离 , 不少于5厘米 , 可以根据个人对热度的耐受而自行调节 。每次操作不少于15分钟~20分钟 , 以局部潮红为度 , 可以有全身微汗出 。

艾灸养生,冬日里的“一把火”

文章插图
中医 , 艾灸 , 穴位 , 养生 , 中药
知识小讲堂
问:古人为何选择艾草施灸?
答:艾草在古代文献中的记载早已有之 , 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发现艾草不仅易燃 , 且有一定的温通作用和药效 。如西晋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 , 举而向日 , 以艾承其影 , 则得火 。”艾叶作为药物正式记载始见于南梁陶弘景的《名医别录》 , 该书对艾叶的药性理论作了较全面的论述:“艾叶 , 味苦 , 微温 , 无毒 。主灸百病 , 可作煎 , 止下痢、吐血……生肌肉 , 避风寒 , 使人有子 。三月三日采 , 暴干 。……艾 , 生寒熟热 , 主下血、衄血、脓血痢 , 水煮及丸散任用 。”
问:现在很多艾条包装上都会印上“三年陈艾”“五年陈艾”的字样 。艾条以登记怎么划分?应该如何挑选与鉴别?
答:艾条是由艾叶干燥之后制成艾绒 , 卷制而成 。依据目前的实验研究结果 , 艾绒储存时间越久 , 难挥发成分越多 , 这些成分可能是艾灸时的有效成分 。因此 , 艾条的等级与艾绒纯度、储存时间关系密切 。
艾绒等级有5 : 1、8 : 1、20 : 1、30 : 1等比例 , 这个比例是指艾叶提取的纯度 。如5 : 1就是5公斤艾叶提取1公斤艾绒 , 30 : 1就是30公斤艾叶提取1公斤艾绒 , 这就是艾绒的等级 。等级越高艾绒纯度越高 , 杂质越少 。艾条标明以上比例等级 , 并源自正规药店 , 说明货品质量是有保证的 。
中药讲究产地 , 明代李言闻、李时珍父子对艾叶研究颇为深入 。艾绒中的上品来自李时珍的故里蕲春 。李言闻曾著有《蕲艾传》一卷 , 据现有文献研究 , 此书是第一本论述艾叶的专著 , 惜已失传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艾叶的植物形态有详细的描述 , 对前人论述艾叶性寒和艾叶有毒的观点进行了讨论和指正 , 并附以艾叶治病的单验方 。他对道地药材蕲艾十分推崇 , 他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艾叶“自成化以来 , 则以蕲州者为胜 , 用充方物 , 天下重之 , 谓之蕲艾 , 相传他处艾灸酒坛不能透 , 蕲艾一灸则直透彻 , 为异也 。”此述被后世视为有关蕲艾的经典论述而被诸多医籍所转载 , 蕲艾也因此声名鹊起 。

中医 , 艾灸 , 穴位 , 养生 , 中药

注意事项
若艾条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况不要使用
1.霉变 。因为艾绒容易吸潮、霉变 , 霉变的艾灸条有霉变气味 , 燃烧后的气体有较强的霉味 , 如使用这种艾灸条 , 短时间则头疼头晕 , 长时间则伤身害体 。
2.非纯棉纸包装 。因为劣质纸张有害于身体 。
3.含有粉尘、枝杈等杂质 。艾条中含有杂质 , 会出现爆燃 , 灼伤肌肤 , 损及经脉 。
重新认识艾灸的“常识性”作用
艾灸作为养生保健以及治疗手段 , 受到不同层次受众的重视 , 但是有几点“常识性”的内容 , 需要重新认识 。
1.艾灸的使用时段 。并不只是天气转暖才可以应用艾灸 , 像三伏贴一样 , 三伏灸也有相似作用 。
2.艾灸的禁忌 。常态用常法 , 在保健状态下 , 艾灸的禁忌 , 确实需要认真对待 。但是当艾灸作为一种治疗手段 , 可以不考虑常规使用方法 , 比如局部的发泡灸 , 或者某些急性病而选取艾灸 。但是必须由医生操作或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3.体质 。有说法认为 , “阴虚之人”不宜艾灸 。有实验研究的结果提示 , 艾灸对此类证型的患者也能达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对于这种情况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 再进行选择 。

中医 , 艾灸 , 穴位 , 养生 , 中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