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热除湿

一、勤运动 。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 。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
二、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 。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 。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
三、避环境的湿 此外,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 。
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1、不要直接睡地板 。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 。
4、水分摄取要适量 。

除湿用真武汤
茯苓30克 白术20克 芍药30克 生姜30克 附子20克

中医学理论将一年分为五季,在夏末秋初之间,划出一个“长夏”,时间具体指从大暑、立秋、处暑到白露4个节气 。立秋后,气候还有“秋老虎”,此期被人们视为夏季延长期,故称长夏 。湿,是长夏气候的特点,特别容易损伤人的脾胃功能、侵犯肌肤筋骨 。故专家强调,长夏养生,注意除湿健脾 。1 如何理解湿邪 中医五行理论认为,长夏季节的“湿”,与人体五脏中的“脾”相对应 。因此,防病要提防“湿邪”入侵,养生要注重除湿健脾 。什么是湿邪?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称“六气” 。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正气不足,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就成了致病因素,变成“六邪” 。六邪致病多与季节相关,长夏对应湿邪 。湿气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的特性,最易伤脾土 。夏秋之交,湿热熏蒸,水气上腾,湿气最盛,故长夏多湿病 。湿邪所致疾病,常表现出重感 。所谓湿性重浊,像常见的暑湿型感冒,病人除一般感冒症状外,还会出现头晕、四肢沉重等表现 。所谓湿性黏滞,湿病症状不但表现为滞涩不畅,而且起病缓,病程缠绵,典型的像湿疹,常反复发作,不易治愈 。而所谓湿性趋下,常伤及人体下部,像水肿、湿疹等病,下肢较为常见 。【保健建议】长夏闷热潮湿,要特别注意饮食起居,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防湿、避湿 。衣:出汗或淋雨后要及时更换衣物;衣服没有干透,不要急着收到柜子里,内衣裤、老人和小孩的衣服尤其要在通风、有阳光的地方彻底晾干,以免湿气上身 。2 脾与湿何相干 湿与脾的关系密切 。脾是中医所讲的五脏之一,五行属土,脾土与长夏对应 。运化食物和水液,是脾的重要功能 。脾的特点是喜燥、恶湿,如果外在湿邪侵入人体,困遏脾气,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 。闷热天气,人容易出现腹胀、食欲不振、倦怠等症状,就是“湿困脾”导致的 。反过来,如果脾气虚弱,运化水液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这是“脾生湿” 。一般认为,湿聚为水,水停成饮,饮凝成痰 。水湿痰饮是指人体水液代谢失常的产物,即指机体水液代谢障碍 。痰饮一旦产生,可随气流窜致全身不同部位,四季均可发病,且伤人缓慢、难以觉察,引起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胸闷心痛、头晕目眩等症状 。由于它在临床上形成的病症繁多,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 。【保健建议】食:饮食要清淡,容易消化;不要过多食用肥腻、味重食物,甜食要少吃;冬瓜、薏米、鲫鱼、红小豆等有利于化解体内湿热,可适当多吃;淋雨或趟了水,可喝些红糖姜水,帮助驱除体内湿寒之气;过食西瓜、苦瓜等寒凉食物,贪吃冷饮都会令脾胃受伤,影响其运化功能,助长内湿,不利健康 。3 湿邪分寒湿与热湿 湿邪为患,表现或为湿阻、或为寒湿、或为湿热 。如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或天暑地蒸、嗜食酒酪所致,多为热湿;或居阴冷潮湿之地,嗜食生冷所致,多为寒湿 。凡面白阳虚之人,一旦感受湿邪,即成寒湿;面赤阴虚之人,一旦感受湿邪,即成湿热 。平素脾胃虚弱者,多感受寒湿;平素胃中积热火盛者,多感受热湿 。若过用寒凉之品,湿邪易于寒化;妄用燥热之剂,湿邪易于热化 。寒湿多损脾阳,热湿多损胃阴 。而在临床表现上,寒湿者多于湿热者 。【保健建议】住:有雾天气或桑拿天要少开窗;遇到有太阳时,应把受潮的被褥拿出去晾晒;可利用空调的除湿功能干燥居室环境,但要少吹空调,更不要把温度设定过低;不要在潮湿的凳子、石头、草地上坐卧;洗浴之后要尽快把水擦干,应让头发自然干透或完全吹干后再睡觉 。4 祛湿运脾强身 治疗本病,一是祛湿,一是运脾 。祛湿即是祛邪,祛除困阻脾胃之因,运脾即是恢复被困之脾胃功能 。祛湿有助于运脾,运脾也有助于祛湿 。风药可以胜湿,燥药可以除湿,淡药可以渗湿 。湿热之证,苦寒之剂燥之;寒湿之证,辛热之剂燥之 。湿困脾胃:症状若表现为肢体困倦而沉重,或头重如裹、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口中黏腻无味、便溏等,宜用芳香化湿法 。用方:藿香正气散 。湿热中阻:若有脘痞闷痛、大便不爽、口苦黏腻、渴不欲饮、四肢困重等,即说的热伤风病人,常有汗出不畅,汗出热不解的表现症状者,宜清热化湿 。选用山栀、法夏、厚朴、石菖蒲、芦根、香豉等 。脾虚湿滞:若为四肢困乏、脘腹痞闷、喜揉按、大便溏薄、神疲乏力、厌食油腻等,宜健脾化湿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等 。【保健建议】行:适当运动、适当出汗,有利于内湿的排出,像健走、慢跑、练瑜伽、打太极拳等运动,都能让人微微出汗,又不致于大汗淋漓,是人体在长夏季节除湿的好方法 。

如果有条件的话,拔火罐吧,找个老中医给你拔,很简单的,他给你拔几次,你自己就学会了,可以买火罐自己拔,这个除湿方法可谓是老少皆宜,居家必备,而且还绝对绿色环保,无任何毒副作用,希望你能用的放心呢,拔的舒心,嘿嘿【如何解热除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