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体主色看疾病 结合中医治疗有效

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 , 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 , 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 。此外 , 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 , 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 , 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
【从身体主色看疾病 结合中医治疗有效】
⑴青色:主风、寒、痛诸证 。多见于小儿惊风或青筋串鼻的小孩;或由于感受寒邪 , 身体某部剧烈疼痛 , 面色发青 , 如蛔厥(肠道蛔虫病);或见于休克 , 多由于周围血液循环不良 , 皮肤血管收缩所致 。
⑵白色:主虚证 , 是正气不足、身体虚弱、气虚、血虚或阳虚的表现 。多见于贫血、失血、肺气虚、肾阳虚 。如大出血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慢性肺病(肺痨)或慢性肾炎等病人多面色(白光)白 。
⑶黄色:主见于湿、虚诸证 , 黄而鲜明如橘子色的 , 多为湿热阳黄 , 可见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黄而晦暗如烟熏色的 , 为寒湿阴黄 , 多见于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胆汁型肝硬化等;淡黄、萎黄为脾虚、血虚 , 脾虚多由消化和吸收不良引起 , 血虚则可能是疟疾、钩虫病所致 。
⑷红(赤)色:主要见于热证(虚证、实热) , 有表里虚实之分 。面红、发热或微恶寒、不渴或微汗、脉浮数的多为表热 , 可见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面色较红、发热、口渴、多汗、脉洪大的为里热 , 如兼有胡言乱语、便秘 , 则为里实热 , 多见于感染性疾病机体反应较强烈的阶段;如午后两颧发红、低热 , 则多为阴虚火旺 , 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 如肺结核等 。面红目赤 , 不发热的 , 为肝火上逆 。
⑸黑色:主寒 , 主痛 , 主水气 , 主瘀血 。可见于肾阳虚衰 , 水寒内盛 , 肾不纳气 , 瘀血等病证 , 如肺气肿、心脏病等;眼周黑晕 , 妇女为带下病 , 男子为水气病(水肿病、肾性水肿、心性水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