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卿读书笔记
师古而不泥古——读书笔记一则
李老勤求古训,治学严谨,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之余,遍览古代医籍 。 但李老学习古人学术思想并非是毫无条件地全盘接受,而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常常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去伪存真,并善于从无字中求之,这一点从他在阅读薛雪《湿热病篇》时所作的读书笔记中可见一斑 。 今将李老阅读原文时所批注的按语摘录于下,以资借鉴:
· 原文(二十九): “湿热证,四五日,忽大汗出,手足冷,脉细如丝,或绝,口渴,茎痛,而起坐自如,神清语亮,乃汗出过多,卫外之阳暂亡,湿热之邪仍结,一时表里不通,脉故伏,非真阴外脱也,宜五苓散去术加滑石、酒炒川连、生地、芪皮等味 。 ”
按:大汗出,手足冷 。 脉细如丝,或绝或伏,虽神清语亮,也系真阳外脱之证,从何认为是卫阳暂亡呢?口渴茎痛出现在大汗之后,安知非液涸津伤之证,从何认为是湿热之邪仍结呢?即便真如所说,试问五苓散用桂枝有何用处?我认为本证的治法宜用真武汤去生姜,加滑石、麦冬、草梢等药方能有效 。
· 原文(三十):“湿热证,发痉神昏,独足冷阴缩,下体外受客寒,仍宜从湿热治,只用卒温之品煎汤熏洗 。 ”
按:此法不一定有大效,但也不会有坏处,因为病在疑似之际就先用一种外治法或轻剂以试治之,效者可证明这方面诊断的正确性,不效者可肯定另一方面的治疗标准 。 例如本法如果见效的话,可以肯定是兼受客寒,否则肯定是邪犯心肝之重证,须要从速防治,但防治的方法应严加注意 。
· 原文(三十一):“湿热证,初起壮热口渴,脘闷懊铱,眼欲闭,时谵语,浊邪蒙闭上焦,宜涌泄,用枳壳、桔梗、淡豆豉、生山栀,无汗者加葛根 。 ”
【李翰卿读书笔记】按:根据壮热口渴、懊侬谵语等症是热盛于湿的表现,所云浊邪不够相符 。 栀子豉汤是清热之剂,不是涌吐之剂,已从实践证明,涌字应改为清字 。
· 原文(三十二):“湿热证,经水适来,壮热口渴,谵语神昏,胸腹痛,或舌无苔,脉滑数,邪陷营分,宜大剂犀角、紫草、茜根、贯众、连翘、鲜菖蒲、银花露等味 。 ”
按:原书认为必用重剂乃可奏功,到底重到什么程度才算重剂,殊难掌握 。 我认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临时酌定才是正当方法 。 有人认为茜根不如丹皮、赤芍,我认为可作临时参考,不要把它固定起来 。
· 原文(三十三):“湿热证,上下失血或汗血,毒邪深入营分,走窜欲泄,宜大剂犀角、生地、赤芍、丹皮、连翘、紫草、茜根、银花等味 。 ”
按:善后宜参芪补气,芍地养血,或更加牡蛎咸寒之品以清热止汗 。 此系暑热不夹湿证,因暑热之气极易伤营也 。 此证本系危证,因毒从汗泄,故能少缓其势 。
· 原文(三十五):“湿热证,口渴苔黄起刺,脉弦缓,囊缩舌硬,谵语,昏不知人,两手搐搦,津枯邪滞,宜鲜生地、芦根、生首乌、鲜稻根等味 。 若脉有力,大便不通,大黄亦可加入 。 ”
按:这是增液承气汤证、加减白虎汤证之类,临床可棍据腹诊及脉象之有力无力斟酌用之,自能取效 。
· 原文(三十六):“湿热证,发痉撮空,神昏笑妄,舌苔干黄起刺或转黑色,大便不通者,热邪闭结胃腑,宜用承气汤下之 。 ”
按:本证应以腹部拒按为主,否则宜重用白虎,不宜用承气也 。 曾治一证,舌苔干黄起刺,大便闭结,但腹不拒按,用白虎汤治愈 。
· 原文(三十七): “湿热证,壮热口渴,自汗身重,胸痞,脉洪大而长者,此太阴之湿与阳明之热相合,宜白虎加苍术汤 。 ”
推荐阅读
- 国医大师周仲瑛论读书
- 宏基笔记本进入bios按什么键
- “一代神医”徐大椿的读书秘诀
- 联想笔记本电脑如何使用一键恢复功能进行系统恢复 联想笔记本一键恢复
- 人们很难能够认真的去读书,更不会明白读书的重要之处
- 勤于读书,沉淀知识,不为出人头地,只为提升内涵
- 我因为读书,更加的喜爱我自己
- 25k是多大的纸,16k25k纸是多大
- 25开是多大,25开32开是多大
- 张起灵多大,盗墓笔记张起灵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