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齿苋的传说】在繁若晨星的野菜当中 , 马齿苋是比较平凡的一中 , 不管是在田野还是路旁 , 溪畔 , 都可以见到 它的踪迹 。 宋人苏颂曾描绘它的形态:"叶青 。 梗赤 。 花黄 。 根白 , 子黑 。 "正因为它含有无行之义 , 所 以当时称它为"无行草" 。 那么 , 此草后来为什么又叫马齿苋呢?
说起来有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 明朝崇祯年间 , 在河北晋州张家庄 , 有个姓李的老婆婆 , 她有三 个儿子 , 老大老二都已成亲 , 大媳妇是个富户人家的女儿 , 好吃懒做 , 为人性恶;二媳妇是一个穷 苦人家的女儿 , 勤快老实 , 为人性善 。 老三刚十六岁 , 还没娶媳妇 。 正好 , 山西有个要饭的花子 , 带 着一个十五岁的女儿 , 逃荒来到张家庄;李婆婆见花子的女儿长得俊秀 , 就花了些银子买了她 , 做了老三的童养媳 。
童养媳到家后 , 大嫂觉得她是花子的女儿 , 娘家没人 , 好欺负 , 就调唆婆婆 , 不让童养媳吃饱睡 好 , 还逼她下地干活 。 有一次 , 童养媳因肚子饥饿 , 干活没力气 , 在锄谷子时 , 不小心把谷子锄掉了 。 大嫂知道后告诉婆婆 , 婆婆就拿起皮鞭毒打童养媳 , 直打得她遍体鳞伤才住手 。 童养媳回到自 己的住房 , 二嫂问讯后 , 对她的处境十分同情 , 就偷偷买了些中草药 , 给童养媳治伤 。 童养媳伤愈 后 , 将二嫂的盛情牢记在心 。
这念秋天 , 天气炎热 , 雨多潮湿 , 张家庄痢疾大流行 , 死了很多人 。 童养媳因吃不饱 , 身体虚弱 , 也得了痢疾 。 大嫂怕自己被染上 , 就在婆婆身边吹风 , 把童养媳赶到菜园里的茅屋去住 , 也不叫 人给她送饭 。
童养媳身患痢疾 , 家里人又不把她当人看 , 觉得走投无路 , 便要投井自尽 , 多亏好心二嫂及时 赶到 , 耐心劝说 , 还带来不少稀饭让它吃 , 才打消了寻短见的念头 。 大嫂知道二嫂给童养媳送饭 的消息后 , 心里十分恼火 , 便急忙告诉婆婆 , 婆婆把二媳叫到跟前 , 训斥了一顿 , 还声称:"你再去 送饭 , 就砸断你的腿!" 。 从此二嫂再也不敢去送饭了 。 童养媳在菜园里 , 一连三天没有见到二嫂 前来送饭 , 她饿急了 , 菜园里正有可吃的蔬菜 , 但她害怕婆婆 , 不敢动 , 只好在菜地边挖些野菜煮 吃 , 说也奇怪 , 两三天后她的痢疾竟好了 。 五天后 , 童养媳返回家中 , 一进门 , 便楞住了 , 只见未婚 夫披麻带孝 , 悲痛不已 。 他说:"咱妈 。 大哥大嫂全得痢疾死了 , 二嫂也得了痢疾 , 卧床不起……"童 养媳听后灵机一动 , 心想:莫非我的病是那种野菜治好的?她急忙跑回菜园 , 拔了些野菜煮给二 嫂吃 。 果然 , 几天后 , 二嫂的病也好了 。 村上的人知道童养媳治好了二嫂的病 , 纷纷向她来求教 。 她 拔几棵野菜让人们看 , 正是那无行草 。 因为无行草特征很难掌握 , 许多人采集不到 , 村上的痢疾 还在蔓延 。 童养媳就想了个办法 , 她把乡亲们叫到一起说:"你们看 , 它的叶片多象马的牙齿 , 咱 们就叫它马齿苋吧!"乡亲们知道了特征 , 采集了去治病 , 患痢疾的也都治好了 。 乡亲们为了感谢 童养媳 , 就按她的话 , 把无行草改为马齿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