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与疾病的关系
在人格诸要素中,与疾病关系最为密切者莫过于气质与性格 。气质与性格是一个人内在稳定的心理特征,不仅影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患病后的心理反应及疾病的诊断、治疗、转归等均有所影响 。中医学对人格与疾病关系的认识,多着眼于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灵枢·通天》即明确指出:“古人善用针艾者,视人之五态乃治之 。”并对如何视人之五态确定诊治原则作了具体的说明 。明·李中梓特别重视诊治疾病对病人个性心理特征的认识,他在《医宗必读》一书中专列“不失人情论”,从性之“好恶”、“缓急”、“得失”、“慎疏”、“有无主见”出发使用适宜的治疗方法 。李氏指出:“动静各有欣厌,饮食各有爱憎,性好吉者危言见非,意多优者慰安云伪,未信者忠告难行,善疑者深言则忌,此好恶之不同也 。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尊,贵者多自尊而骄恣悖理,此交际之不同也 。贫者衣食不周,况乎药饵;贱者焦劳不适,怀抱可知,此调治之不同也 。有良言甫信,谬说更新,多歧亡羊,终成画饼,此无主之为害也 。有最畏出奇,惟求稳当,车薪杯水,难免败亡,此过慎之为害也 。有境缘不偶,营求未逐,深情牵挂,良药难医,此得失之为害也 。有急性者遭迟病,更医而致杂投;有性缓者遭迟病,濡滞而成难挽,此缓急之为害也 。有参术沾唇慎补,心先痞塞;硝黄入口畏攻,神即飘扬,此成心之为害也 。有讳疾不言,有隐情难告;甚而故隐病状,试医以脉;不知自古神圣,未有余望闻问而独凭一脉者 。……此皆病人之情,不可不察也 。”明·绮石《理虚元鉴》论个性心理特征与发病的关系说:“顾私己者,心肝病少;顾大体者,心肝病多 。不及情者,脾肺病少;善钟情者,脾肺病多 。任浮沉者,肝肾病少;矜志节者,肝肾病多 。”对虚劳病论治,则针对不同个性之人,提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法,指出:“虚劳之人,其性情多有偏重之外,每不能撙节其精神 。故须各就其性情所失以为治 。其在汤(荡)而不收者,宜节嗜欲以养精 。在滞而不化者,宜节烦恼以养神 。在激而不平者,宜节忿怒以养肝 。在躁而不静者,宜节辛勤以养力 。在琐屑而不坦责者,宜节思虑以养心 。在慈悲而不解脱者,宜节悲哀以养肺 。”
中医学对性格勇怯与疾病关系的认识较为深刻,认为性格勇怯不同,则对致病因子的反应、病机转归预后及对针药的耐受性等方面均有所区别 。《素问·经脉别论》指出,对于惊恐刺激、意外困难、劳苦夜行、涉水跌仆等情况,勇者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故不易发病,即使发病也易已;相反,怯懦者在恶劣的条件下则易于发病 。所谓“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 。勇、怯不同,其形气的强调,皮肤的厚薄,筋骨的坚脆,耐痛的程度亦有差异,故在针灸方法的选择、刺激强度与时间的确定等方面,亦应因人而异 。
现代医学心理学对个性心理特征与疾病的关系有较深入的研究,一般认为神经症、心身疾病,心理社会适应不良所致综合征、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均与个性心理特征有关 。不同性格气质类型者易患的疾病有所不同,存在一定的疾病倾向性 。例如,多血质者易患与脂质代谢有关的心血管疾病或代谢性疾病: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高血压、胆系疾病等;抑郁质者易患神经衰弱、内脏下垂、哮喘病、溃疡病、便秘、心动过速;胆汁质者易患骨关节类外科疾患 。对心脑血管病研究发现, A型行为者冠心病发病率为B型行为者的两倍多,心肌梗塞复发率为 B型行为的五倍 。A型行为者的原发性高血压、脑中风发生率也明显增高 。近年又提出 C型行为的概念,它表现为明显的焦虑、抑郁、悲观失望、消极沮丧、好感情用事、缺乏理智和社会支持感等 。初步研究表明,C型行为者较易罹癌症等疾病 。
【人格与疾病的关系】
推荐阅读
- 金银花含片的功效与作用,金银花含片有什么效果?
- 白走马胎的功效与作用 白走马胎的药用价值
- 地下城与勇士怎么转区
- 吵架了怎么办
- 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与卫鞍关
- 创造与魔法大龙虾在哪里钓
- 杜邦布与无纺布的区别
- hbox是什么区块链
- 一代70-200与二代的区别 有什么差别
- 桔梗裙与茶歇裙的区别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