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的年味儿,这不就来了

本文转自:清远日报
清远的年味儿,这不就来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天就是除夕啦
家里的年夜饭菜单列好了吗
看尽人间烟火处
最是年味渐浓时
历来注重文化传承和亲情传递的清远人
正以不同的方式
迎接新年的到来
清远的年味儿,这不就来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佛冈小吃:工艺考究 , 手艺代代相传
自制蛋散、糖环、炒米饼等零食 , 是佛冈人迎新春的重要方式 。
清远的年味儿,这不就来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市民制作糖环中 。采访人员 邱炜民 摄
面粉、筋粉、鸡蛋和猪油搓成条纹状落油锅炸 , 至浅黄色时捞起 , 便成蛋散;
用融化的红糖浆加入糯米粉中揉成团 , 再分成细条状 , 油炸后成糖环;
用炒至金黄的糯米磨成粉 , 加入红糖浆揉成团 , 再放入特制模具压制成型 , 晾干后至炭火炉上烤 , 便是炒米饼 。
根据个人饮食习惯 , 零食分甜咸 , 再放点葱花点缀 , 更有香味儿 。
清远的年味儿,这不就来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月24日 , 佛冈县石角镇龙南村民 , 一班好友相聚一起自制年货 。清远日报签约摄影师黄榕金摄 。
看似简单的零食 , 制作却很考功夫 , 特别是和面这个环节 , 佛冈人有自己的用量谱 , 记在脑子 , 代代相传 。86岁的老佛冈人郑奶奶 , 当年自制的年货零食 , 名声响及整条村子 , 村里人都邀她去帮忙和面团 。
郑奶奶和面的技术是妈妈手把手教的 , 至今印象深刻 。“大食姑娘搅幺糍!”郑奶奶解释 , 这句话的意思是 , 别以为放多点水 , 面就比较多 , 其实这样的面团是没用的 。这足以看出 , 和面这道工序的讲究 , 师傅手艺的重要 。现在 , 郑奶奶也把和面的技巧教给年轻人 。
对于老手艺 , 传承很重要 。这一点也得到了市民陈小姐的认同 。家住县城的陈小姐 , 乡下在高岗镇 , 每年春节都会一家人回去自制年货 , “小时候跟家人学做糖环、牛耳酥 , 很有过年的气氛 。现在自己有了孩子 , 也想让他学习和体验一下 , 亲手制作零食 , 更懂得生活的真谛 , 也希望我们这种手艺可以代代相传下去 。”连南火烟肉:瑶族人民款待客人的“私藏珍品”
走进连南瑶族人家 , 总能看到厨房内挂着那一条条烤味十足的火烟肉 , 在炭火的慢慢熏烤中 , 散发出独特的香味 。这是瑶族菜肴中的特色菜 , 逢年过节 , 这道美食更是不可缺少的存在 。
清远的年味儿,这不就来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春节将至 , 连南瑶族同胞杀年猪自制熏肉 。清远日报签约摄影师 罗良安 摄
其实 , 全年下来 , 瑶族人都在为春节美食做准备 , 以这道瑶族火烟肉为例 , 从年初就开始考虑物色好的土猪 , 精心饲养 , 如果条件好一点还会选择山猪来进行制作 , 因为山猪制作出来的口感 , 肥而不腻 , 咸香有嚼劲 。
入冬后 , 瑶族人把大猪屠宰后 , 割开一条一条猪肉 , 在上面均匀抹上食用盐 , 大泥砖火炕上烧好木柴 , 烟腾腾升起 , 猪肉往烟起的方向架上 , 慢慢接受烟火的熏陶 , 直到变成一种红润的颜色 , 看起来油润感十足 , 很是诱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