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新春乐“宵”摇 一天1000斤元宵摇到手软( 二 )


刘文良告诉采访人员 , 摇元宵的过程中 , 处处都是经验技巧 , “在摇的过程中 , 要让元宵充分碰撞 , 每次元宵过水多长时间、加面多少都影响元宵口感 。面加多了元宵煮不熟 , 加少了元宵又容易裂开 。”
手摇元宵看起来简单 , 可真正上手一试 , 才知道其中处处皆学问 。采访人员走上前 , 跟师傅学起摇元宵 。投入挂好浆的馅料 , 在笸箩里缓缓滚动 。十几分钟反复几遍后 , 采访人员的胳膊已经酸到用不上力 , 而笸箩里的元宵大小不一、有棱有角 。看到采访人员摇的元宵 , 庆丰和第六代传承人、刘文良的儿子刘强笑着说 , 摇元宵不只腰部和臂力用劲 , 最要紧的还是手上的巧劲儿 , 力道跟不上 , 元宵就不圆 。“这绝对是一项体力活 , 就算是有经验的师傅 , 摇上一天也抬不起胳膊 。”
坚守传统 , “非遗”风采也需创新
从刘文良祖太爷刘春常那代算起 , 这手工元宵制作技艺在刘家已传承上百年 。至今 , 刘家还留有一块清末时期的老牌匾“庆丰和” 。“年龄”过百的牌匾 , 被刘家当成“宝贝”珍藏 , 牌匾稍有残缺 , 但见证了刘家几代人的传承 。
新春走基层 新春乐“宵”摇 一天1000斤元宵摇到手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16年 , 刘文良从容城老家来到保定 , 在三丰路开了一家糕点铺子 。凭着祖辈创立的绿豆糕技艺 , 刘文良在保定打开了市场 , 庆丰和绿豆糕点制作技艺也成功申报保定市莲池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17年 , 刘文良糕点铺加进了传统手工元宵 。从最初的摇二三百斤馈赠给亲朋好友 , 之后逐年销量翻倍 。今年元宵节前 , 传统元宵订单已达5000斤 。
“今年我们从腊月十二着手准备 , 洗米、磨面、做馅料 , 几乎每天5点钟起床 。”刘文良说 , 从正月初十开始 , 糕点师傅们几乎进入24小时“连轴转”模式 。随着需求量的激增 , 本是在操作间做技术指导的他 , 也亲自操练起来 。每天早晨4点开始 , 他和三个师傅开始摇元宵 , 一直忙到凌晨两三点钟才结束 。
对于这种高强度的体力消耗 , 55岁的刘文良也开始有些吃不消 , 可无论如何他也无法舍弃对老口味的坚守 。“虽然这些老字号老味道有很多人认可 , 但现在收徒弟越来越难 , 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再来学摇手工元宵 。”一块招牌就是一个传承 , 经过岁月的沉淀 , 传统和创新之间如何平和 , 是刘文良一直思考的问题 。
新春走基层 新春乐“宵”摇 一天1000斤元宵摇到手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以前我也用白铅铁制作过一个简易的摇元宵机 , 按照经验把机器的速度和力度调节好 , 也能摇出手工元宵的口感 。”刘文良说 , 今年 , 他想再试着做一台这样的摇元宵机 , 既能扩大市场的供应 , 也能让老口味的元宵更好地传承下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