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娥 新时代奋斗者|用AI灵动课堂 她说丰富的内心世界不靠做题

【编者按】
虽然路近,但做不到;虽然很小,但这是不可能的。
上海从曾经的小渔村发展为如今的特大型城市,离不开拥有实干精神的奋斗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平凡却不平庸,兢兢业业地书写着历史。
从4月8日起,该网站推出了名为“新时代奋斗者”的系列稿件,向国内外追梦人致敬。

陈美老师首次结合信息化技术上语文公开课。本站采访人员 韩晓蓉 图
AI遇到语文课,会产生怎样的意外体验?
2019年12月17日,是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一月一次的校园开放日,提倡开门办学的静教院附校围绕“赋信息技术灵动的教学生命”向社会和家长展示教育信息化与课程相结合的最新应用和实践。
在京郊学院附属中学部,8: 20的第一堂教学示范课是六年级语文《趣味谈京剧》,指导老师是陈美,高级教师。
作为上海市特级教师、语文教学专家,陈美是2019年“全国模范教师”称号获得者,也是静教院附校的教研组长。从教至今长达33年,已执教了200多堂公开课,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信息化技术进行公开展示,对于她而言也是头一回。
【李英娥 新时代奋斗者|用AI灵动课堂 她说丰富的内心世界不靠做题】
陈美引导学生通过Aiclass完成课文思维导图。静教院附校供图
信息技术使因材施教成为现实
“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时髦的热词都是小年轻们喜欢捣鼓的。”陈美坦言,第一次使用Aiclass上语文课,起初心里是有些忐忑的,不过经过40分钟和孩子们的互动,她发现,“这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在《趣味谈京剧》一课中,陈美多次通过Aiclass发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陈老师首先通过问题“说起京剧,你会想到什么?”导入课文,并通过Aiclass检测学生们对京剧基本常识的了解,着重讲解了错误率较高的问题,“京剧知多少”环节丰富了文本的信息量,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然后,让学生通过Aiclass完成课文的思维导图。学生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并修改完善,选择一个上传,然后与全班交流。我们将对其中的几个进行评估、补充和改进。
陈美一步步引导学生理梳理文章的结构,理解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通过Aiclass让学生比较《亮相》一节与《辞海》中的文字,理解课文的行文逻辑和语言表达。这堂课很好地运用了信息科技,激活了思维,点燃了课堂。
“哪个学生答错了,马上就会显示在屏幕上,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立即指导。”陈美发现,大数据的即时交互让她的教学更加精准。更让她开心的是,信息技术让因材施教成为现实。“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了,每个人对问题的回答也马上呈现出来。”借助现代技术,传统课堂难以解决的个性化教学变得容易。

人手一只iPad,所有学生都能充分参与。本站采访人员 韩晓蓉 图
而这也正是京郊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的目标:通过循序渐进,让全校教师学会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静教院附校是上海市54所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之一,因倡导后“茶馆式”教学,变“容器教学”为“人的培养”而闻名的张人利校长,经过几年的摸索后,再一次解决了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一个痛点和难点:如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而不增加师生的负担。
张巧妙地将课程融入信息技术,注重项目学习。课堂更加敏捷,学习效率更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真正的提升。
“我喜欢这样的课程。”静教院附校六班的宋星颖同学说,陈美老师的课有趣又能增长见识,“我原先语文不太好,有些害怕上语文课,自从上了陈老师的课,我现在都快成了爸爸妈妈的语文老师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