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清 太平天国奋王:提出“灭清三策” 可惜不被采纳

1864年7月,忠君李秀成被湘军俘虏,在狱中度过7天,写下数万字的《自述》,讲述他参加革命的故事,评论太平天国的政策,其中大部分都是“浇苦水”、“吐槽”。在《自报书》中,李秀成对洪秀全的大规模“滥封”非常不满,直言天王封了2700多个王侯,导致军事指挥失败,成为太平天国覆灭的“十大错误”之一。不得不说,洪秀全授予的2700个王侯,大多名不副实,毫无功劳。大家自然不满意,这就是渎职。当然,仅仅因为洪秀全在后期从事“滥封”并不代表他愿意给别人封爵。太平天国初期,有一位骁勇善战、战功卓著、战略眼光独到的猛将,但他始终奋斗不息,从未获得过这个称号。清军特务张德健在《贼情汇编》中对他表示“同情”,说他的功劳在太子秦日纲之上,却不准封王,实在不应该。这个人,就是著名的勇猛将军罗大纲,在他之后追王,意思是“他一直在奋斗的路上,但是他一辈子都没有得到过王”。

灭清 太平天国奋王:提出“灭清三策” 可惜不被采纳


文章图片

罗宣平,广东梅州人,是著名的天地社领导。金田起义带领2000名士兵和马匹加入他的行列。他受西王萧朝贵指挥,充当太平天国的绝对先锋。罗纲当先锋时,石达开、、李、陈玉成等猛将在军事上未能崭露头角,没有存在感。罗的大纲可以算是先驱。除了得到西王萧朝贵的赏识,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后来的历史证明,罗的《大纲》在军事、战略、外交等方面都优于石达开,尤其是在处理对外关系、谋划全局方面,这是应该承认的。没有罗的轮廓突破,太平天国很可能会在永安结束,根本到不了南京,更别说渡江了。然而,罗的大纲注定不会被重用,原因有二。第一,西王萧朝贵在长沙被杀,罗大纲失去了后盾,从前锋位置退下,经常打替补。第二,罗大纲不相信拜神,对洪秀全、杨的“坑人”伎俩毫无兴趣,自然不受待见。

灭清 太平天国奋王:提出“灭清三策” 可惜不被采纳


文章图片

罗的《纲要》是一部难得的具有辉煌战功、强大外交手腕和较强战略眼光的人才著作。甚至有人说,罗的提纲是诸葛亮的智慧、常遇春的勇敢和的外交智慧的结合。它是典型的综合型人才,是“王佐人才”。太平军入宁后,《罗大纲》向洪秀全、杨等领导人提出了灭清战略,为太平天国赢得了天下布局,但可惜未被采纳。就当时的战略环境而言,罗大纲中的这些“灭清之策”还是比较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否夺取天下还很难说,但清王朝的灭亡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洪和杨拒绝了罗的提纲建议,只提了一句。提议被否决后,罗直言:“天下未定,但我想住在这个都城。能持续很久吗?我属于无辜的阶层。”可惜罗大纲的话说得对,太平天国被清朝所杀,未能成功反攻。

灭清 太平天国奋王:提出“灭清三策” 可惜不被采纳


文章图片

清代《罗纲》覆灭的策略之一是“欲图北,必先定河南;大车夫驻扎河南,大军渡河。”也就是全军直接北上中原,洪秀全、杨迁往河南开封,然后派兵渡过黄河,向燕京进发,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清代《罗纲》覆灭的第二个策略是:“先在南方设九省,无内忧,然后出三路,一出湘楚,一出汉中,奔咸阳,与许、杨扫山左,再出山右,猎燕斗。”即先拿下东南九省,占领重要财税地区,并扩充军事力量,再三次北征中原,一举横扫燕京。
清代《罗纲》覆灭的第三个策略是“建都南京,必多造战船,炼海军。军舰造好之前,先用木筏堵住江面,抢占长江优势。”即建立一支专业舰队,牢牢控制长江,并保证自身粮食路线和基地的安全,同时横扫南方清军,进而为北伐寻求机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