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新生自缢事件 北大新生调查:40%学生厌学、自杀、抑郁 是什么毁掉了青年

北大、清华作为中国最高学府,曾经是很多人的梦想。然而,根据一项对北京大学新生的调查,这些人中最优秀的人并没有那么沾沾自喜和自满。
相反,30.4%的学生讨厌学习,认为学习没有意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他们只是按照别人的意愿活着。
他们厌学、抑郁、沉迷网络,多次试图自杀,只是因为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感受不到生命的活力,感受不到在某些事件中试图成功的兴奋。自杀似乎是他们为这个世界最后的挣扎。

北大新生自缢事件 北大新生调查:40%学生厌学、自杀、抑郁 是什么毁掉了青年


文章图片

一位高考状元自杀未遂后说:
“学习好、工作好是基本要求。如果学习不好,工作不够好,我就活不下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快乐,因为我学习好,工作好。我不知道我为什么活着。我总是对自己不满意,总是想在各方面做得更好,但这种生活似乎没有头。”
没有尽头,日复一日活在别人的计划里。我不能从我所取得的成就中感到快乐。这些孩子没有自我感觉是很常见的。
他们从小就被剥夺了探索自己喜好的权利,孩子般的自我意识不被允许,脑子里充斥着各种知识考点。
所以他们现在有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

北大新生自缢事件 北大新生调查:40%学生厌学、自杀、抑郁 是什么毁掉了青年


文章图片

归根结底,孩子的问题还是父母和教育的问题。
我们的教育从根本上违背了孩子的天性。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不关心孩子有什么潜力,也懒得去挖掘。他们只要求孩子做的每一件事都指向实用功利主义,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有用和结果。
不需要不能带来普世价值的行为。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指向未来的,未来是最重要的,但未来永远不会结束。
许多父母实际上不知道如何教育他们的孩子。他们最擅长的就是破坏孩子的发展潜力。中国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词是“听话”,他们最想看到的孩子是尊重自己、言出必行的好宝宝。
但是这样的孩子能有什么未来呢?它只是一个听命令的人形机器。

北大新生自缢事件 北大新生调查:40%学生厌学、自杀、抑郁 是什么毁掉了青年


文章图片

孩子们从小就被训练成“宽容与合作”。他们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比如学习、补习班等,采取回避和宽容的态度,愿意压抑自己,配合老师和家长,给家长和老师一种乖巧听话的错觉。
这种隐忍本质上是孩子生存本能的机制,对于控制自己生存来源的父母来说,顺从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自我意识。即使是这些惯于逆来顺受的孩子,总有一天也会觉醒自我意识,那就是奋起反抗的时候。然而,由于精力有限,他们经常以自我毁灭来抵抗。
父母不看重成绩吗?然后我厌倦了学习;你不是被禁止上网吗?然后我沉迷于网络。
所以,孩子的叛逆其实是对父母操控的报复。父母越是关注什么,孩子就越是破坏什么——反正他们不可能是自己。

北大新生自缢事件 北大新生调查:40%学生厌学、自杀、抑郁 是什么毁掉了青年


文章图片

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是为了自我实现而活。而我们的父母从根源上替代了孩子的自我,所以这些本该有强大生命力的孩子失去自我,找不到活下去的动力,确实是有原因的。
老话说得好,孩子三岁看起来老的时候,童年的格局已经决定了他将来会过什么样的生活。
6-9岁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基本决定了一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12-15岁是巩固期。如果孩子在12岁之前养成了良性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将来基本上不用太担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