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理财 “三道红线”终结地产金融红利:房企鲤鱼跳龙门已基本不可能( 二 )


“过去,对房地产金融的一些监管是模糊的。很难说规则可以随意改变。这一次,是房企融资受限的一个明显指标。”前述房地产业内人士告诉采访人员,“如果‘红档’房企不能追加有息负债,影响会比较大。”
龙湖集团管理层在今年的中期业绩会上表示,今年,国家在很多行动上逐步对此前一些窗口指导形成了可操作、明确的指导依据。
当“靴子”落地时,对房企融资的影响出现在9月份。通策研究院10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40家典型上市房企融资总额为402.14亿元,环比下降51.41%,为今年以来最低月度水平。房企表面上可以少借钱,但深刻改变的是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
结束房地产金融红利
“一些地方的房地产价格已经开始反弹,金融资源可能会再次向高风险地区集中。”今年8月,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求是》撰文提醒,房地产泡沫是最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
“几年前我们认为应该是这种趋势,但我们不确定政府何时会宣布这样的政策。”9月底,在谈及“三条红线”时,万科董事会主席于亮表示,由于金融在房地产行业的比重越来越高,金融资源被占用过多,对经济不利。在一定程度上,国家肯定会采取措施。不到一个月后,于亮再次谈到“三条红线”时表示,这反映出国家不希望房地产行业占用太多财力,行业将从国家支柱产业回归普通产业。
房地产行业如何占用财力?《2020年第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5.2万亿元,其中房地产贷款余额47.4万亿元。从新增贷款额来看,几乎每增加4元贷款,就有1元流向房地产。虽然贷款余额47.4万亿元,个人住房贷款超30万亿元,房地产开发贷款11.97万亿元,约占四分之一,但这只是房企有息负债的一角。
有房企融资部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房企融资渠道来看,大部分集团公司通过债券融资。比如今年1-7月,房地产企业内债发行累计净融资规模超过1400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不足100亿元。具体到项目公司,除了开发贷款等标准贷款外,还有其他非标准贷款。信托公司通过银行向房企发放委托贷款的情况屡见不鲜。“一般一对一定向会谈,利率可以达到7% ~ 9%。”
金融资源向房地产的倾斜,催生了于亮所谓的“金融红利阶段”。他认为,在2002年全面实施土地招拍挂制度之前,那是一个土地红利的阶段。谁有关系拿到土地就能赚钱,2002年后进入财政红利阶段。它是“谁有能力获得银行和资本支持,谁就能购买更多的土地。”
“即使是精装修的房子,每平方米的建设成本可能只有2000元左右,但地价是每平方米1万元到2万元。房企一直在加杠杆,煽动更多的土地资源。贷款买地是不可能的,这是国家禁止的,但是项目公司拿土地的钱一般都是来自股东的贷款。”前述房企融资部人士解释,“一般是项目公司拿地,会向股东,也就是集团公司借款,支付土地款,然后从信托公司获得贷款来偿还贷款。许多信托项目的资金用途包括“偿还股东贷款”,避免购买土地,集团公司在收回贷款后可能会将其用于投资其他地块。"
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央行提出要防止房地产领域的不当和过度融资。比如对高负债率、大规模购地、囤积居奇、市场投机的房地产企业实施融资限制,出现土地为王的现象。
“这几年基本都是靠高杠杆、高周转的模式,做得最极致的房企发展更快。”上述上市房企管理层表示,“比如一家房企有20亿元资金,没有任何杠杆。如果买一块地需要15亿元,剩下的5亿元自有资金将作为建设费用。房企一般能有8% ~ 10%的利润是比较高的。可能是3年后房子卖完了,手里有22亿,很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