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分类 北京“爱分类”公司破解垃圾分类难题 打造垃圾分类隐形高速公路

◎本报采访人员刘军民廖素萍摄影/报道
据了解,2017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日产量约为2.5万吨,而北京市26个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日处理能力仅为2.4万吨左右,跟不上垃圾的持续产出。如今,垃圾分类工作已被北京放在首位,计划到2020年底实现全市垃圾分类系统90%以上的覆盖率。
曾经承担了北京四分之一再生资源加工能力的昌平区东小口镇,是知名的再生资源集散市场。他们响应国家政策进行了城市功能改造,曾经脏乱差的垃圾处理站也变成了全系统、信息化、人性化的新型垃圾分类中心。8月底,采访人员走进代表公司之一的北京艾分类环境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8月30日,《环境与生活》杂志采访人员来到位于昌平区的北京艾分类环境有限公司,这里也是北京首个垃圾分类科普基地。
北京艾分类环境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昌平区

爱分类 北京“爱分类”公司破解垃圾分类难题 打造垃圾分类隐形高速公路


文章图片

艾氏分类公司总经理徐,现年34岁,家住北京市海淀区村。从家到工作地点——昌平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徐的日常工作方向与大多数上班族正好相反,所以一路顺风顺水。许的职业生涯与80后年轻人截然不同。他以极大的热情对《环境与生活》杂志采访人员说:“我希望建成一条‘垃圾分类隐形高速公路’,永远看不到垃圾。”
许和父亲在北京昌平区东小口镇的废品回收市场住了12年。该地区曾经承载了北京近四分之一的可再生资源集中回收,成千上万的废物回收者活跃在那里。如今,随着北京城市功能的完善和产业升级,许多不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的垃圾回收市场被取缔,许多从事垃圾回收的人离开了北京或改变了行业。许袁弘选择了坚持下去。研究生毕业后,他想把新思想、新技术、新实践带入这个将充满活力的老行业。
干湿分离,现场服务
让垃圾分类变得简单
“你能坚持垃圾分类吗?”一见面,许就突然问采访人员。对于同样的问题,许曾经问过《人民日报》采访人员。看到采访人员面露难色,许笑着说:“这也是垃圾分类问题的症结所在。‘爱情分级’就是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上门服务+物质激励来捏这个死穴。居民只需在源头简单地将干湿垃圾分开,平时预约上门服务时间,每周让工作人员将快递包装等各类干垃圾带走,即可获得0.8元/公斤的分类环保金奖励。”“我不是买居民的垃圾。这是对他们早期分类的指导性奖励。如果分类做得不好,会扣除这个奖励,这个奖励后期会逐渐减少,直到没有,甚至以后居民还要交生活垃圾处理费。"
北京艾分类环境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明军深耕垃圾回收行业数十年

爱分类 北京“爱分类”公司破解垃圾分类难题 打造垃圾分类隐形高速公路


文章图片

具体来说,居民通过爱心分类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小程序、400电话等预约收集干垃圾。,而实名登记系统中的回收商会现场称重,粘贴可追溯的二维码,并给予居民每公斤干垃圾8分钱的环保基金作为奖励。对于湿垃圾,鼓励居民在交易点主动投放,公司也给予环保加分。环保资金可以用在“爱心分级”的超市、蔬菜店、网上商场。在整个垃圾分类过程中,居民通过专业的运输和智能物流,全程看不到垃圾。这是徐想要实现的垃圾分类隐形高速公路。
因为有追溯二维码,如果居民分类不够准确,湿垃圾误放入干垃圾收集袋,“爱心分类”会无情扣掉环保钱。“当然,我们会和居民沟通。很多时候,真的是大意了。一般如果有不合格的分类,就不会有第二次。”许袁弘说,即使居民不小心扔掉了不该扔掉的物品,也可以通过追踪二维码快速找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