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趾甲从何而来?注意这些细节,灰指甲“不再传染俩”!
本文转自:北青网
【灰指/趾甲从何而来?注意这些细节,灰指甲“不再传染俩”!】“得了灰指甲 , 一个传染俩”这一经典广告词 , 简洁明了地突出了灰指/ 趾甲会传染这一特点 。
灰指/ 趾甲在治疗上具有迁延不愈的特点 , 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到心灰意冷 , 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 , 灰指/ 趾甲成了“磨人的小妖精” 。
灰指/趾甲从何而来?
灰指/趾甲又称甲癣 , 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 , 病因是真菌感染 , 见于各年龄段人群 , 家庭成员间会相互传染 。
真菌是一种常与细菌共同存在的病原体 , 温暖、潮湿环境非常适合繁殖 , 可存在于身体任何部位 。而脚趾总是在温暖潮湿的鞋内 , 更易被真菌感染 , 因此灰“趾”甲远多于灰“指”甲 。此外 , 经常受外伤的指/趾甲也容易被真菌感染 , 而健康的指/趾甲不易被感染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指/ 趾甲感染真菌还与遗传、糖尿病患者局部动静脉循环和淋巴回流障碍、周围神经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股癣、脚癣等癣菌病也能引起灰趾甲 。真菌感染往往从一个或数个指/ 趾甲末端的甲襞下开始 , 出现白点或黄点 。随着时间推移 , 迁延到指/趾甲下 , 指/ 趾甲变黄或变褐色 , 还会出现增厚、畸形以及边缘毛糙等症状 , 但通常不会影响整个指/ 趾甲 。常见的病情表现:甲下角化过度、甲癣、远端甲真菌病、甲脱落、甲处有气味、甲表面有坑 。
灰指/ 趾甲青睐这些人
临床发现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下肢血液循环差、戴人造指/ 趾甲的人、有指/ 趾甲受伤或甲周皮肤损伤的人等都是灰指/ 趾甲的高发人群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们去卫生条件较差的公共澡堂或泳池也有较高的感染风险 。灰指/ 趾甲看似是小病 , 其实它还存在感染复发、感染永久存在、感染指/ 趾甲变色、感染扩散到其他部位(甚至血液)、合并皮肤感染(蜂窝织炎)等疑难问题 。
为何糖尿病患者难逃灰指/ 趾甲
糖尿病患者 , 特别是血糖控制较差的患者 , 由于机体组织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 , 其末梢神经受损 , 手指、脚趾末端血液循环障碍 , 都会使身体表皮防御功能低下 , 极易感染真菌从而发生灰指/ 趾甲 。
同时 ,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较为脆弱 , 更容易被真菌钻“空子” 。相关调查研究发现 , 糖尿病患者感染灰指/ 趾甲的概率为26.2% , 与相同年龄、性别的无糖尿病的患者比较 , 其灰指/ 趾甲发病率高出2.77倍 , 还发现1/3的糖尿病患者灰趾甲发生在脚的趾 , 且容易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 。
灰指/ 趾甲事不小 , 遇上早治疗
灰指/ 趾甲看上去是小问题 , 可一旦患病也应及时就医 , 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治疗 , 切不可大意耽误了病情 。
在常规治疗上 , 通常不建议使用非处方药 , 临床上常见患者使用各种药膏疗效欠佳 , 而且容易迁延不愈 。此外糖尿病患者的真菌感染常深入甲根、甲床 , 甚至可能局部进入血液 , 仅选择局部涂抹药物或药物浸泡方法治疗灰指/ 趾甲 , 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 。
其他抗真菌治疗 , 如抗真菌指甲油或外用溶液的治疗方法通常也都无效 。相反 , 医生可能会开口服抗真菌药物 , 为了提高灰指/ 趾甲的治愈率 , 糖尿病患者一般比正常人需要多治疗一个疗程 , 严重的患者需要直接拔除指/ 趾甲 , 直到新指/ 趾甲长出且无感染存在 。
推荐阅读
- 中年人的孤独,从何而来?
- 炒了一盘蒜苗炒肉,吃完就有人开始呕吐!毒从何来?
- 15岁女孩每天跳绳上千个,脚趾甲惊现“脏东西”,医生紧急提醒
- 韩国有多大 韩国国土面积有多大 “大韩民国”这个名称是从何而来
- 羌族是现在哪个民族 原创历史上的羌族到底从何而来的呢
- 嵌甲的治疗 有“嵌甲” 脚趾甲往肉里长 这4个处理措施得牢记了
- 奶粉结块还能喝吗 奶粉里的虫子从何而来 胀罐、结块还能不能吃 科普干货解答你的疑问
- 高迎祥 “闯王”的名号从何而起 又花落谁家 高迎祥是否让李自成接班
- 我们为什么要吃米面?南北主食从何而来
- 恋爱时的特别感觉,究竟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