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诸城烧烤”香
本文转自:齐鲁壹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要吃好饭 , 诸安二县 。”这句话 , 在诸城、安丘一带广为流传 。诸城、安丘是相邻的两个县级市 , 从诸城到潍坊 , 安丘是必经之地 , 从历史上 , 这两个地方的民间往来就比较频繁 。论美食 , 在周边的地区 , 诸城、安丘为最 。安丘芝泮的烧肉 , 景芝的三页饼远近闻名 。
在诸城工作生活了几十年 , 我对诸城的美食了如指掌 。诸城历史悠久 , 文化底蕴深厚 , 美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 。
1967年 , 在凉台乡的前凉台村(原属诸城 , 现属峡山生态区)发现一座大型汉墓 , 墓中存有多块画像石 , 其中有庖厨的图案 , 众多的人物 , 正忙着做饭 , 剖鱼宰羊、汲水切菜、添柴烤肉 。
在烧烤图中 , 有一人在灶前添柴 , 另一人立于灶侧操作 , 灶上方挂着待烹的肉禽 , 有猪头、猪腿、鸡、兔之类 。
更为经典的是烤肉串的图案 , 它生动地再现了完整的烧烤过程 , 烤具上面放着肉串 , 左边的人翻肉串 , 右边的人煽风助火 , 其下的一个人 , 正在把切好的肉丁穿成肉串 , 身旁有两个盆 , 一个盛着穿好待烤的肉串 , 一个放着待穿的肉丁 。
这些珍贵的画像石 , 现收藏于诸城市博物馆 。
最早了解诸城烧烤 , 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那时 , 我在诸城市的枳沟镇工作 。枳沟 , 是一个二三产业较为发达的镇 , 当时有着“潍坊市重点小城镇”的称号 。安五路和206国道纵横穿过镇区 , 南来北往的车辆鱼贯而行 , 人流如织 。路边的饭店 , 一家挨着一家 , 尤其到了傍晚 , 在霓虹灯的闪烁下 , 招手女郎若隐若现 , 人称“小香港” 。
但这些昙花一现的掠影 , 并不构成枳沟的特色 , 最能体现枳沟内涵的 , 还是饮食文化 , 尤其是烧烤 。在众多的餐饮店当中 , 镇政府对面的那家“青岛饭馆”独树一帜 。
“青岛饭馆”的门面并不大 , 上下两层 , 有几个雅间 。为什么起名“青岛饭馆”?原来 , 饭馆的老板李大爷 , 解放前在青岛拜师学厨 , 苦练了一手烹调绝技 , 其特色菜也是那时学来的 , 于是就起了这么一个名字 。
李大爷极其热情 , 迎来送往无微不至 , 所以他开的饭馆总是顾客盈门 。他的“一招鲜” , 是凉拌菜 , 清而不淡 , 味道独特 , 深受客人青睐 。但最令人拍案叫绝的还是烧烤 , 这是饭馆标志性的硬菜 。接待外地来的客人时 , 东道主总是点上一大盘烧烤的拚盘 , 让来客吃得欲罢不能 。有了这道菜 , 其他的菜 , 即使价位便宜一点 , 也就无妨了 。
后来 , 子承父业 , 李大爷的儿子继承了家业 , 就在枳沟商贸城开起了专门的烧烤店 , 店面比原来扩大了几倍 , 装潢的也比较高档 。当时 , 商贸城刚建起不久 , “枳沟商贸城”的名字 , 是时任市委书记的陈光题写的 。
“李氏商城烧烤店”开业的时候 , 枳沟专营烧烤的门店还不多 , 加上李大爷的儿子懂经营、善管理 , 所以 , 买卖十分兴隆 , 客流不断 。镇里招商引资来的外地客人 , 临走时 , 镇政府总是到那家烧烤店里 , 买上几盒烧烤 , 让客人带回去 , 这在当时是枳沟最有特色的礼品 。再往后 , 又有了陈家烧烤等 , 这些烧烤 , 其制作方法、独特的味道 , 堪与“李氏烧烤”媲美 。
我到了城里工作后 , 有枳沟的朋友去看我 , 带着枳沟烧烤 , 让我再次品尝到了那魂牵梦绕的味道 , 感受到了浓浓的枳沟情愫 。在枳沟工作了十几年 , 那里的一草一木 , 都足以勾起我的无限感慨!
推荐阅读
- 夜读|人老了,这三根“救命稻草”,比积蓄更加重要
- “猪油渣”真的可以吃吗,猪油渣真的可以吃吗,吃过都懂的
- 传说中的“恐龙蛋”外形美观,口感更好,营养更健康
- 看!这有一颗“绿心”
- 它被誉为“全营养”食物,是荤菜还是素菜?
- 牛肠子和牛肠子“滚”成了一家人,三高人士不建议多吃
- 邻居“阳了”咋办?在密接隔离点,如何避免交叉感染?中山医院专家告诉你|科普战疫
- 【世界孤独症日】关注儿童孤独症 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
- 邻居“阳了”咋办?如何避免交叉感染?怎么用药?胡必杰作答
- 建行“蜜桃贷”助力果农“贷”出甜蜜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