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民居 总结|地理与中国各地特色民居

在新教材《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节中,建筑无疑是最容易考察的景观,具有最明显的地域特色。在这里,我们总结了全国18种特色建筑,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01
吊脚楼

特色民居 总结|地理与中国各地特色民居


文章图片

特色民居 总结|地理与中国各地特色民居


文章图片

吊脚楼是苗族、壮族、布依族等民族的传统民居。它的基本特点是主屋建在地上,厢房往往是部分悬空空并用柱子支撑,属于半干柱式建筑。
地理分布:贵州东南部、湖南西部、广西西北部、湖北西部等。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与山区地形崎岖、建筑面积狭小有关,还能起到通风干燥、防范野生动物和毒蛇的作用。
02
戴家竹楼

特色民居 总结|地理与中国各地特色民居


文章图片

傣族竹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为上下两层的高楼。底层一般无人居住,用于饲养畜禽,上层是供人居住,属于干柱式建筑。
地理分布:云南,以西双版纳为主。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用高脚阻挡地面水分,空空气流通便于通风除湿,适应高温多雨气候;此外,竹子建筑易于建造,可以避免洪水和昆虫和蛇。
03
高泰住宅

特色民居 总结|地理与中国各地特色民居


文章图片

特色民居 总结|地理与中国各地特色民居


文章图片

高泰民居是600多年前在高40多米、长800多米的黄土崖上修建的维吾尔族聚居区。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悬崖离地面30多米,居高临下,空空气清新,可避免融雪洪水灾害。
04
北京四合院

特色民居 总结|地理与中国各地特色民居


文章图片

北京四合院又称四合院,是一种传统的四合院式建筑。基本格局是一个院子四面都有房子,从四面把院子围在中间。
文化内涵:体现传统居住理念,主房为长辈,厢房为儿孙,等级分明,尊严有序。
05
洞穴

特色民居 总结|地理与中国各地特色民居


文章图片

窑洞是黄土高原上一种古老的居住形式,属于窑洞建筑的遗存。
【特色民居 总结|地理与中国各地特色民居】地理分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宁夏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黄土层极厚,致密直立,不易塌陷;黄土保温性强,能使房屋冬暖夏凉,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06
迪肯园

特色民居 总结|地理与中国各地特色民居


文章图片

特色民居 总结|地理与中国各地特色民居


文章图片

坑院又称天井院,是一种地下窑洞,是古代人们窑洞方式的遗留物,在我国北方被称为“地下四合院”。
地理分布:河南、山西、甘肃、陕西等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除了洞穴的特点,还需要考虑暴雨甚至洪水的影响。地下坑建在黄土高原上,该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一般在500毫米左右,暴雨很少。而且黄土高原三面被沟壑覆盖,雨水出口畅通,不会对地下坑造成影响。
07
福建土楼

特色民居 总结|地理与中国各地特色民居


文章图片

客家土楼,又称福建土楼,最出名的是福建永定、龙岩和漳州南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