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 对谈|消费社会的景观拜物教:逃离还是顺从?( 三 )



消费社会 对谈|消费社会的景观拜物教:逃离还是顺从?


文章图片

景观学会“山水社的形式不是像《白领丽人》那样由几大部分组成,而是零碎的,没有完整的思想体系。但它是对当今社会模式和文化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这一代人甚至更多的人看清很多现象,让我们做出符合人文精神和我们应该拥有的生活方式的选择。就像《追忆似水年华》里的“追忆”,不是让你知道一个故事,而是培养一种观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进而寻求一种表达世界的方式。读这样的书,不需要从头读到尾,随便读一读,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对比一下就可以了。比如‘双十一’来了,符号消费能不能适当避免?正如罗兰·巴特在《神话研究》的结尾所说,当你理解了神话研究,你就学会了观察社会,掌握了自己自由的钥匙。”
什么是「双十一魔术」?
在提问环节,有读者提问:“把幸福或价值与物质联系起来,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还是中国更严重?”周晓红回答说:“这种现象不是中国独有的,但中国非常突出。大约在2006年,一家研究公司调查了21个国家对金钱的态度,其中一个问题是‘你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吗?’结果,中国在肯定回答的数量上排名第一。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人的问题比欧美人多?我不这么认为。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社会结构的中间,这是历史的产物。米尔斯在《社会学想象》中说,我们应该把个人遇到的所有困难都放到结构和历史变迁这个维度去理解,也就是说,不应该把它归结到个人性格上。空气中没有思想生长,我们所有的爱与恨,快乐与愤怒都诞生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为什么今天的中国人会被财富、商品和“双十一”击倒?原因有很多,其中现实的原因是我们刚刚吃饱40年。人们远离一顿饭的时间越长,他们的饥饿感就越强。对中华民族,对中国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曾经离物质太远。"

消费社会 对谈|消费社会的景观拜物教:逃离还是顺从?


文章图片

白领阶层“当然,在中国农耕社会的环境下,人们生活在一起,可能比其他民族更有攀比的欲望。但这不一定是坏事。这里面有一个驱动力,可能会让我们这几年的GDP增长。没有这种增长,我们许多人可能会失业。任何光明的事物必然有黑暗的一面,任何黑暗的事物也有光明的一面。所以,我们不必把自己变成商品拜物教,把商品当成生命的全部意义;但是我们不用和‘双十一’竞争。很明显‘双十一’打八折,打九折。为什么一定要全价买?我觉得不走极端其实是酿造我们民族观和幸福的最好方式。”
也有读者问:“消费社会这本书其实是从一个后现代社会的角度来分析当时的美国社会。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的消费是不是也进入了他认为的后现代社会?”对此,刘成福回答说:“刚才小红老师说消费没有错,没有罪,我也在思考。我们说的是消费行为带来的社会意义,这是我们消费行为背后的灵魂,因为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进入了这样一个巨大而丰富的社会局面,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社会还有其他的社会现象,比如科技,网络,景观,都和我们的灵魂有关。所以我觉得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消费社会,和七八十年前的西方社会一样的症状。像鲍德里亚这样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在西方也思考过这个价值体系。他让我们想起了一种自由的精神,一种温暖,而这种人文关怀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有读者问什么是“双十一的魔力”。张回答:“双十一是一种社会推广,一种行为。它以风景和符号的形式将工业产品堆积在我们面前,试图让我们接受“双十一”的魔力是它让你买东西的方式。我可能是刚才说的一个‘变态’的情况,因为我拒绝了‘双十一’,我开了支付宝,但是我还没用过淘宝,但是我也被‘介绍’了。前阵子用手机买了高铁票。我已经很开心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