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灿 黄灿: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大潮来临 处于后发追赶地位的中国企业 如何“换道超车”

以下文章来源于睿华创新管理研究院 ,作者黄灿、张武杰
瑞华创新管理研究院
睿华创新管理研究院致力于成为21世纪中国式管理理论研究中心与推广中心,引领中国企业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成就中国世界级的领袖企业。本公众号通过理论总结、经验分享和观点碰撞,服务于领袖企业、产业整合者、隐形冠军,以及快速成长的创业企业。
虽然中国正在从创新大国向创新强国快速迈进,但不可否认的是,核心技术“卡脖子”的被动局面在芯片、传感器、高端材料装备、系统软件、专用软件等领域凸显。
要走向世界创新强国、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除了加大投入和支持,还能有哪些对策?
在全球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历史性交汇的关键时期,中国企业该如何“变道超车”?
面对我国在新一轮科技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黄灿教授在《新一轮科技产业发展机遇》一文中提出了政策建议。
,张武捷/文
新一轮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01
加大基础科学领域的投资和布局
基础研究不仅是我国当前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也是新时代为全球创新发展贡献力量的重要途径,是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重塑全球科技治理体系的战略选择。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整体水平显着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但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相关评价激励制度等亟待完善。
首先,迫切需要围绕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新趋势以及我国某些领域研究的薄弱环节,加快基础研究体系的部署,确立自由探索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基础科学布局思路,从而在我国建立起完整、原创的基础科学研究体系。
其次,引导企业重视基础科学研究,推动政产学研用构建“利益共同体+使命共同体”的基础科学研究共同体。
一方面,通过加强科研与产业实践的紧密结合,构建“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产业问题拉动基础研究”的有机融合机制。
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和利益分配、激励机制来构建公平透明的基础科学研究环境,既可调动市场化的投资和多方参与,又能给予利益相关方切实、合理的效益和回报。

最后,在R&D探索全球化、协同化、网络化合作,不仅是整合全球创新资源的需要,也是汇聚全球智慧应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提供中国科技领域解决方案,为构建人类共享未来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的绝佳契机。
我国也应在基础科学领域构建开放式全球创新共同体,逐步改变“独占性思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基础研究合作总格局,与全球各国共建创新设施、共担投入风险、共享创新成果。
02
加快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对策
中国虽然正在从创新大国向创新强国快速迈进,但在一些科技和产业领域甚至已经成为国际领先。但我们也可以看到,芯片、传感器、高端材料装备、系统软件、专用软件等诸多领域的核心技术,凸显出“卡脖子”的被动局面。这也成为美国不遗余力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的重要抓手,加快“卡脖子”技术成为中国部分企业和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首先,“卡脖子”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要培育和培育具有战略决心和企业家精神的本土化企业,全面攻克相关技术。
一方面,要求企业凝心聚力投入技术研发和攻关,采取“敏捷式”的软件开发模型来一步步进行“卡脖子”技术的拆解和攻克而非要求“毕其功于一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