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流口水 喂点参苓白术粥

6个月到2岁左右的小儿经常会出现流口水的现象 , 有的甚至围嘴围上没多久就湿透了 。尽管婴幼儿流口水多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 但中医认为唾液也有养生功能 。《黄帝内经》认为 , “五脏化液 , 脾为涎”“口为脾之窍”“脾主涎” 。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 , 小儿肝常有余 , 脾常不足 。如果宝宝流口水的情况比较严重 , 口水清稀 , 同时伴有食欲不振、脸色苍白、唇舌色淡、容易腹泻、四肢不温 , 则可能是脾虚所致 。推荐有上述症状的宝宝喝点参苓白术粥 , 不但可健脾益气、固涎摄唾 , 而且增进食欲助消化 , 为生长发育助力 。
取太子参、云苓、益智仁各15~20克 , 白术10~15克 , 鲜生姜20~30克 , 大米50克 。先把云苓、白术、益智仁放进铁锅焙干 , 略炒一下 , 然后研成末;生姜洗净去皮捣汁;大米淘净后加油、盐腌 。大米、太子参放进瓦煲里煮成稀粥 , 粥将成时 , 把药粉调进去煮 , 姜汁后下 , 滚沸后熄火调味即可 。此粥每日可分2~3餐食用 , 连食7~10天 。
本方基本上以健脾益气名方——四君子汤为主方 。太子参(又称孩儿参)最适合儿童食用 , 民间有“太子参太子也吃不坏”之意 , 有药力和缓、甘润平和的清补之效 。益智仁味辛性温 , 入脾、肾经 , 能温脾摄涎、暖肾固涩 , 善治口多唾涎、遗尿等症 。生姜性味辛温 , 入脾胃二经 , 有温中散寒、健脾暖胃的功效 。在熬粥前 , 云苓、白术、益智仁焙干略炒 , 是取其“焦香入脾”之意 , 可加强健脾功效 。
【宝宝流口水 喂点参苓白术粥】全方用药简单、平和 , 从呵护小儿健胃入手 , 既温运脾阳 , 又补而不燥 , 脾胃实则固摄有度 , 运化有司 , 有利于小儿的生长发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