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见证 | 唤醒内心深处的中医药情结( 二 )
呐喊:中医药秘技不秘、纯正难存
完成上述报道后 , 《健康报》没有停止对这场争论的报道 , 从事件支流开采报道“富矿”成为后续动作 。
张功耀主张废除中药的一个重要论据 , 是“中药安全性能难以控制 , 推行异物、污物、毒物入药” 。
中药真的不安全、有毒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中药专家解释 , 变毒为药 , 很大程度上考验的是炮制功力 。
中药炮制有何秘技?循着这条思路 , 一篇独家深度报道《中药炮制技术 还有多少“密”可保》诞生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06年10月26日《健康报》第二版刊登《中药炮制技术 还有多少“密”可保》
“国家制定有中药炮制技术保密不能外传的法律法规 , 但在现实中却处于为了经济利益有法不依的现状 , 此类机密正在源源不断地流失 , 快到了无密可保的程度 , 而且无人重视、无人禁止 , 着实令人痛心 。”采写这篇报道的刘燕玲回忆 , 谈到法律的不够完善严谨、难于操作给外商涉足制造了机会 , 中药炮制正面临后继乏人和特殊技术失传的窘境 , 不但接受采访的中药炮制专家痛心疾首 , 连采访人员也被深深的忧虑感包围着 。
采访人员的感受通过文字传达了出来 , 这个中药的重大隐忧终于引来关注的目光 , 多家媒体争相转载、跟进 。
除此之外 , 张功耀的另一说法也令人印象深刻 。“张认为 , 在作为中医药阵地的中医院校 , ‘主打菜’是西医西药 , 那里的师生也不精通中医药 。”刘燕玲说 , 这一说法有无依据 , 她想知道 。
顺藤摸瓜、终获独家深度报道 。经在中医院校深入采访 , 采访人员发现 , 当前中医教育确实普遍存在严重的西化现象 , 有的中医药大学中医课时还不如西医课时多 , 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占了近1/3 , 中医经典课被一减再减 , 几乎成了西医院校 。
“当前的中医体制、政策及教育环境不利于传统中医发展 , 一些旨在培养纯正中医的大胆创新及教育改革应得到支持和推广 。”刘燕玲解释《薪火相传说中医》一稿的采写思路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06年11月8日《健康报》第二版刊发《薪火相传说中医》
报道刊发后 , 随着公众的关注和媒体跟进 , 在教育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协调下 , 中医药师承教育问题很快得到落实 , 铁杆中医培养日益受重视 。
瞭望:守护中华医学的累世文明
对于中医药事业 , 《健康报》责之切 , 更爱之深 。
如果说此前的报道是不惜让公众知道中医药事业的隐疾 , 也要为之诊“沉疴”、开苦口良药的话 。那么 , 《守护文明:中医珍籍秘典的前世今生》报道的推出 , 则是给予那些为中医药文化延续默默付出的人的温柔抚慰 。它让读者了解到 , 中医药文化的可贵和中医药人在埋头做些什么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06年7月26日《健康报》第七版
该报道为读者讲述了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进行的一场特殊比赛——与时间赛跑 , 整理抢救中医珍典 。当时 , 我国存于世的中医古籍达近万种 , 但四成已经沦为孤本 。
“我已经忘了那篇稿子的具体内容 , 但我深深记得薛清录教授的心痛表情和郎彩如的修书小屋 。”采访人员谭嘉回忆 ,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研究员薛清录 , 谈为了调查全国中医古籍资源而劳碌奔波时一脸的甘之如饴 , 但一提那些调查中发现的损毁严重的古籍时 , 心痛得声音哽咽、眼角湿润;而该图书馆唯一的古籍修复工人每天都工作在弥漫着霉味、尘土味的小屋里 , 一干就是20多年 , 使无数馆藏破损古籍“起死回生” 。
推荐阅读
- 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天长“干烘” ,唤醒冬日味蕾!
- 四院士见证,“五官科”牵手“红房子”阻断遗传聋、盲等出生缺陷疾病
- 退役就结婚的S赛冠军,aker成了他们恋情的见证人
- 《三国志11》:190年反董卓联合军剧本为什么都适合新手玩?
- 女子出租屋洗澡后煤气中毒晕倒,拉布拉多舔舐20分钟唤醒主人
- 见证奇迹,感受不一般的现代农业
- 2021,岁月的底色
- 【见证2021】法治乡村建设的带头人—姚牛
- 太空被机器 泰安高铁新区将再次见证一个时代的开端 因为
- 段天峰 相对于女主角而更惹人喜欢的90年代七大经典电视剧女二号 甚至还恨透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