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志熙 专访|张一南:一切体面的文明都是傲娇的

张一南,北京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80后”,师从钱志熙。她在北大开设的大学国文课,几乎堂堂爆满,成为颇受学生欢迎的中国古代文学通识课。在学生们的要求下,张一南将讲稿整理成文,陆续发表在自己的微信公号上,也收获了非常不错的点击率。前不久,这些文章被结集成册。
这就是《青年语文教程》一书的由来。
在这本书中,或者说这个课程里,张一南夹带了很多“私货”,她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了一批国文经典,从《诗经》到《红楼梦》,从赋、诗词、散文到小说,不同文体,不同历史时期。这些经典作品被她纳入了“夫妇”、“父子”、“情商”、“文艺”、“识见”这五个专题里,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史讲述方式和顺序。而在讲课的过程中,张一南慢慢发现,她的这五个专题正好与“经史子集”对应,“原来我讲的夫妇、父子,就是经部,是培养君子的情感模式的;我讲的情商,就是史部,是教君子做事的;我讲的文艺,就是集部,是教君子作文章的;我讲的见识,就是子部,是教君子思考的。原来我讲的这些,还是翻不出古人说的‘四部’的手掌心”。
然而,她的所有文章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方向:士绅。张一南的研究领域是从曹操到李煜的中世纪文学,最近他热衷于文人文学的研究。在这份手稿中,她“描绘了火葬文化的方方面面,并通过“看似漫无边际”的文章传达了作者对这一文化传统的理解和思考”。
阅读这些文章,你会发现,张一南几乎在其中的每一篇里都有颠覆传统的解读。比如开篇的《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她从性别平等的角度,解读成深藏不露的好姑娘去选择君子。比如她认为,孔子在“自己的微博”《论语》里提及的孝,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护父母赐予的生命,孝道就是提倡对个人生命的尊重,所以孝敬父母都不是无条件的,有一定的前提。再比如讲到《红楼梦》,张一南认为这是理解中国人的情商或者傲娇的入门书。为什么说“傲娇”?她认为,文化就是“本来不用这样,但是必须得这样”,这就很傲娇。而我们学中国文化,就是在学怎么做一个傲娇的中国人。她引用了《红楼梦》中“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一章,来具体阐释中国人的情商和傲娇。很多人在读到妙玉因为珍视的成窑茶杯被刘姥姥用过了,就要扔掉,而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态度又截然不同,认为妙玉很势利,看不起乡下人,但是在张一南的解读中,你会发现,这样的举动恰恰表现了妙玉的不势利、敢于反抗贾母。而之后,贾宝玉对这个杯子的处理,则体现了中国人的情商。
总之,《年轻人的国文课》里有太多契合当下年轻人思想观念的解读。为什么这样解读?是张一南独创,还是受前人启发?近日,本站采访了张一南。总之,《青年汉语教程》有太多符合当下年轻人想法的解读。为什么是这种解读?是张一南原创还是受前人启发?近日,本网站采访了张一楠。
这个网站:“青年语文课”主要是整理大学生大学语文讲座。学生对这门课有什么反应?有学生质疑你说的话吗?印象最深刻的问题是什么?
张一南:学生选课、出勤都很积极,旁听生也很多,课堂是爆满的那种。我每次都要劝他们,这个课,能不选就不要选,能不来就不要来。之前我们的课是两个老师合上的,这学期变成一个老师负责一个小班了,一个班的定额是40人,结果系统里这个课有160人来选。我的课是“满堂灌”模式,基本上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互动的,而且经常会取消课间,但是学生们大多听得很专注。
令我惊讶的是,这个班来了很多男生,因为我原来的计划是给北大女生办一个班。我觉得这些观点有点冒犯男性。但是,很多男生愿意选择课程,虚心学习。曾经有一个小男孩让我下课签他的名字,让我写“尽快战胜直男癌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