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当孩子“饥饿”时,父母应该这样做
1.不要对孩子的行为过度紧张
孩子饿的时候,家长要冷静,不要表现出紧张情绪去影响孩子。这个时候,孩子内心是脆弱的。他们需要父母的安慰,但也害怕与父母互动。如果此时父母表现出孩子因为过度担心而“生病”的想法,孩子会越来越自责和不安,进而导致情绪饥饿进一步恶化。有的家长可能认为这没什么,反而更加注意,甚至大声嚷嚷,制止孩子的异常行为;有些父母可能过于担心孩子,却被还处于“饥饿状态”的孩子一次又一次的不经意伤害。物极必反,情绪饥饿不是绝症。父母不必用极端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可以用一颗正常的心去接触自己的孩子。要让孩子感受到他们对他的爱,不要太在意以免吓到孩子。父母可以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慢慢让孩子感受到善意和温暖,最后温柔地给孩子一个积极的微笑和拥抱来平复情绪。
文章图片
2.引导孩子找到正确的发泄渠道
有些孩子有自残的行为,是因为找不到其他的发泄途径,而他们的教育和理智让他们控制自己不去伤害别人,却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忘记了保护自己。通过一些危险的自残行为,他们会有身体上的痛苦,但这种痛苦会麻痹神经,抑制心灵的空不足,所以他们错误地认为自残行为对治疗情绪饥饿有效,从而加重了自己。
作为父母,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教育引导孩子找到发泄压力的正确渠道。家长可以陪孩子做一些有一定运动强度的亲子游戏,比如家庭运动会,让孩子在健康的竞技环境中通过汗水释放压力。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去动物园或者有可爱动物的地方,让孩子在接触动物的时候学会和其他生命好好相处。轻松的音乐和好玩的游戏也是不错的选择,占用时间短,但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放心灵,带孩子在快乐的海洋中遨游,同时促进亲子关系。
文章图片
3.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及时沟通
有些孩子天生内向,很多想法不容易和父母表达,更容易在心里积累压力,默默消化。然而,当一个孩子沉默时,他的表现就会显露出来。并不是他不沉默就看不到孩子内心的想法。有时候,孩子可能会不自觉地说出自己的心声。这时,家长要注意孩子表达的要点,尤其是在孩子出现异常的期间。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不把孩子表达的危险想法当作儿戏,认真对待认真沟通,是父母打开孩子内心世界大门的关键。
文章图片
我是尼莫妈妈的育儿老师,也是一个5岁宝宝的妈妈。在抚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在带宝宝过程中的困惑和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好的成长!
【孩子自残是什么心理 孩子一生气就“自残” 或是小孩“情绪饥饿”了 家长要警惕】请关注我们,了解更多为人父母的知识。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与更多人分享!
推荐阅读
- 世上只有妈妈的孩子像块宝…在歌谣里有数不尽的甜蜜
- 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是什么感受?
- 婚姻里,男人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
- 女孩子外冷内热,怎么办?
- 如何让现任和前夫的孩子处理好关系?
- 麦乐鸡侠什么梗出自哪里?麦乐鸡侠是什么意思?
- 炸鸡柳加个料汁,外焦里嫩、酸甜开胃,一盘被我和孩子吃了个精光
- “要么宅着不出门,要么浪到不回家,我家孩子怎么了?”
- 咖喱猪排饭,健康实惠比外卖强百倍,孩子们吃得开心极了
- “你不用做家务,也不用帮我带孩子,因为我不是你的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