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前,沧州两名大厨的特殊备战

冬奥会前,沧州两名大厨的特殊备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经过层层选拔 , 沧州两名厨师最终确定将为冬奥会服务 。
这两名厨师 , 一人是河间市老瀛洲饭店的厨师徐胜军 , 另一人是东光县千盛源大酒店副厨师长尹晓东 。
他们是怎样为冬奥会“备菜”的?让我们走近两位厨师 , 听听他们的故事 。
学做锅包肘子
徐胜军今年50岁 , 是河间市老瀛洲饭店的负责人兼厨师 。说起要去冬奥会做菜 , 他既激动又紧张 。
在出发命令发出前 , 徐胜军每天做的事就是练艺 。
他白天料理店里的大小事宜 , 晚上抽出时间来练艺 , 煎炒烹炸 , 样样不落 。
锅包肘子 , 是一道保定名菜 , 也是冬奥会崇礼菜单里面的一道菜品 。
徐胜军对这道菜又爱又恨 。原来 , 冬奥储备人才培训的时候 , 他曾经品尝过一次 。就那一次 , 那种唇齿留香的感觉让他印象深刻 。
回来后的徐胜军 , 也怕在服务冬奥会时需要做这道菜 , 于是他就苦练本领 。
挑肘子 , 选配料 , 试火候……徐胜军反复尝试 , 可迎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
硬了、软了、味道差了……他一个人对着空空的厨房尽显无奈 。
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 向保定的厨师求助 。
一开始 , 对方在电话里一步一步地指导徐胜军 。可忙活了一个多小时 , 锅包肘子的味儿还是不对 。
双方又约定进行视频通话 , 结果仍然不尽如人意 。
徐胜军一天到晚地琢磨:到底问题出在哪了 , 咱可不能丢人丢到冬奥会上 。
后来 , 他在遵守防疫规定的前提下 , 驱车专门去了一趟保定 。
亲眼看见才能学到人家的精髓 。“熟肘子底下 , 必须要垫姜 。淀粉的比例要精准 , 不能太湿 , 也不能太干……”徐胜军说 。
回到河间后的徐胜军 , 在第十一次尝试锅包肘子的做法后 , 终于成功了 。
“你看 , 这样严格按照比例做下来 , 调料、火候 , 一丝都不能差 , 这道菜才能成 。”因为要为冬奥会做菜 , 徐胜军平时对徒弟们的要求都严格了许多 。
“折磨”人的菜品探讨
“今天晚上下了班先别走 , 咱们探讨一下菜品 。”
“明天上午都早来会儿 , 咱们探讨几个菜品 。”
这几句话 , 是徐胜军的徒弟们一年多来最害怕听到的话 。每逢这个时候 , 徒弟们都觉得他像着魔了一般 。
“金丝驴胶”“花胶煨驴肉”“鱼头佛跳墙”这几道菜都是要带到冬奥会上去的菜品 。徐胜军在心里给自己定的标准就是 , 上了冬奥会的菜要好吃、好看 , 还要营养健康 。
除了这几样 , 徐胜军还需要按照上级要求准备一些用来观赏的菜品 。
“咱们冬奥菜单里一共有300道菜品 , 除去面点 , 还剩200道菜品 , 每一道菜咱都得精心 。”徐胜军说 。
除了店内的正常工作 , 徐胜军带着徒弟们学习探讨 , 试做冬奥菜品 。
每次探讨 , 徐胜军都很用心 。他不是简单地讨论一盘菜 , 而是从色香味形各方面去讨论 。
一盘菜 , 端到餐桌上 , 徐胜军要先让徒弟们挨个评论 , 缺点和优点 , 菜的“灵魂” , 食物的搭配 , 最好是能品出来里面有哪些佐料 。
有的时候 , 问得徒弟们抓耳挠腮 , 徐胜军却仍然沉浸其中 。他也想借着冬奥会的机会 , 让徒弟们多看多想 , 多研究菜品 。
“折磨”徒弟不说 , 徐胜军还“折磨”自己 。每次他看到其他的大师工作室或者其他的菜品研发基地有什么新菜品 , 都会拿一个小本子 , 一一记录下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