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房电梯关键技术的探讨( 三 )


6.2底坑井道内盘车--当把驱动主机安放在井道底坑内时,操作人员进入底坑进行盘车操作与在机房操作一样简单方便,但问题是当停车故障正好发生在轿厢处于底层开锁区上方时,操作人员无法进入底坑 。如能在底坑处装设检修门,则此问题可迎刃而解 。
6.3井道壁外平台盘车--当把驱动主机安放在井道壁开孔空间内时,操作人员可以打开检修门站在平台上,进行盘车操作 。这一方法的问题是当检修门能装在建筑物内侧时,操作人员可借助临时平台进行操作,但如果检修门必须装在建筑物外侧时,则需要在建筑物外面设置爬梯和简易悬臂平台 。
7.通风照明—
无机房电梯不设机房后如何处理井道通风、机房通风和机房照明是容易忽略的问题 。
7.1井道通风--gb75885.2.3规定“在井道顶部应设置通风孔,其面积不得小于井道水平断面面积的1% 。通风孔可直接通向室外,或经机房或滑轮间通向室外 。”,有机房电梯的井道顶部通常设有电缆导线、曳引钢丝绳、限速器绳等开口,其总合面积一般可达到1%井道断面面积的通风要求,因此无需开设专用通风孔 。对于无机房电梯来说,取消机房后应该在井道顶部开设专用通风孔,否则将不符合gb7588规定,另外也会增大电梯的运行噪声 。
7.2机房通风--gb75886.3.5规定“机房必须=通风,以保护、设备以及电缆等,使它们尽可能地不受灰尘、有害气体和潮气的损害 。”和6.3.5.2规定“机房内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5-40度之间 。”,对于无机房曳引驱动电梯来说,驱动主机通常采用顶层内上置、底坑内下置和井道壁开孔内侧置,可以把井道看作机房,因此只要设计中考虑了井道通风 。即可满足gb7588对机房提出的通风和温度要求 。
7.3机房照明--gb75886.3.6规定“机房应设有固定式电气照明,地板表面上的照度应不小于200lx 。照明电源应符合13.6.1的要求 。在机房内靠近入口的适当高度处应设有一个开关,以便进入时能控制机房照明 。机房内应设置一个或多个电源插座 。”的主要目的是为电梯在机房内进行安装、调试、维修和紧急盘车操作提供足够的照明 。对于无机房电梯来说,应该根据驱动主机和控制柜的安装位置参照上述规定设计照明电源、电源开关和电源插座,以保证驱动主机、控制柜、限速器等部件能在足够条件下进行安装、调试、维修和紧急盘车操作 。
8.主要参数—
由于无机房电梯不设机房,所以额定载重量、额定速度和最大提升高度三个主要参数受到了井道布置的制约 。
8.1额定载重量--曳引驱动无机房电梯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如何压缩驱动主机的外形尺寸,以便解决井道布置的困难 。曳引转矩是决定驱动主机尺寸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它直接与载重量和曳引轮直径有关 。gb75889.1.1和9.2.2分别规定了曳引钢丝绳的公称直径不小于8mm和曳引轮的节园直径与钢丝绳的公称直径之比不于40 。在满足上述规定和载重量相同的前提下,减小曳引转矩的方法有三:其一采用2:1曳引比,使钢丝绳拉力减小一半;其二8mm钢丝绳曳引驱动,使曳引轮节园直径减到320mm;其三采用钢丝带曳引驱动,使曳引轮直径减到更小 。
8.2额定速度--无机房电梯额定速度的大小是决定驱动主机外形尺寸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提高电梯运行的额定速度必然加大电动机和减速器的驱动功率,毫无疑问将导致驱动主机外形尺寸的增大,同样会带来井道布置的困难 。另外提高额定速度后还会给无机房电梯带来如何降低振动和噪声的新问题 。
8.3最大提升高度--制约无机房电梯井道布置的另一个主要参数是最大提升高度 。它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二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增加电梯提升高度会加大轿厢悬钢丝绳、随行电缆和平衡补偿链的重量,故使曳引转矩随之增加,最终导致驱动主机外形尺寸加大和井道布置困难;另一个方面是无机房电梯的驱动主机、悬挂绳头、返绳滑轮、限速器等部件常常安装在与井道内壁固接的轿厢导轨、对重导轨或承重梁上,因此增加电梯提升高度,也会加大导轨、承重梁和井道内壁的支承力 。综上所述,额定载重量、额定速度和最大提升高度既是限制无机房电梯使用的约束条件,也是促进电梯技术的发展动力 。目前投放市场的无机房电梯三个主要参数大多在1000kg、1.0m/s和40m以下,今后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三个主要参数肯定会逐步增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