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的生长发育与食性变化特点

蝌蚪养殖中发生疫情或导致高的死亡率这是不可想象的 。 但是蝌蚪养殖中发生弱小、疾病却是屡见不鲜的 。 登陆后的蛙体质与蝌蚪期的生长具有怎样的定量化联系, 应该怎么去认识培养大蝌蚪登陆的优势, 这就需要认真探讨了 。

蝌蚪的生长发育与食性变化特点

文章插图

一、林蛙蝌蚪自然食性特点与基本生理
林蛙蝌蚪出膜后, 并没有完成蝌蚪胚胎期的发育 。 这个时期的蝌蚪体型呈刀型, 它们将吸附在卵胞膜上继续发育, 直至鳃盖、内脏发育完成 。 其后吸盘退化, 蝌蚪从卵胞膜上脱落进入水体 。 这个时期开始, 它们的体型呈现典型的大头细尾蝌蚪形状 。
这一过程在水温较低发育较慢的北方非常明显 。 虽然在南方地区因为水温高而发育快, 这个现象不明显, 但这个过程是客观存在的和不可忽视的 。
(附注:这个阶段绝对禁止进行机械增氧操作和换水降温作业、提高水位、清理水体等作业, 防止蝌蚪脱离卵胞膜而发育不良甚至发生直接致死的后果 。 对于北方来讲, 尤其要注意蝌蚪池的保暖, 严防突发的降温将出膜蝌蚪冻僵而从卵胞膜上脱落 。 现场观察, 4℃的水温即可将出膜蝌蚪冻僵 。 如果低温时间持续较长, 则无疑将影响蝌蚪成活率 。 ) 
进入觅食活动的蝌蚪在野生状态下, 其食物成分可分为植物性和动物性两类 。 植物性 又可分为鲜活植物与枯朽植物 。 鲜活植物 主要是低等植物藻类和部分水生高等植物幼苗 。 对于周边树木脱落在水面的嫩芽花瓣等, 尤其是带着蜜汁甜味的, 也都是蝌蚪喜 欢的食物 。
藻类是蝌蚪的基本食物成分, 主要有硅藻和绿藻 。 硅藻之中常见种类为圆盘硅藻、丝状硅藻、纺锤硅藻、新月硅藻 。 绿藻中有 水绵、网地藻, 还有蓝藻和甲藻的某些种类 。
蝌蚪可啃食某些水生高等植物的幼芽与幼苗, 如泽泻、眼子莱、茨藻、浮萍以及稗草等 。 较大的蝌蚪可将种芽及幼苗全部吃掉 。 但较大的幼苗, 蝌蚪不能全部吃掉, 主要啃食植物体的表皮部分 。 蝌蚪虽然能够啃食某些水生高等植物, 但从蝌蚪食物成分来 看鲜活高等植物不是蝌蚪主要食物成份, 仅仅是一种补充成分 。     
枯朽植物是指水中各种枯枝落叶包括禾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腐朽干枯片、 树皮等 。 某些植物枯叶, 如泽泻叶、椴树叶等, 经水浸变软之后, 蝌蚪可将叶肉及表皮吃掉, 剩下网状叶脉, 草本植物的枯茎, 如稿秆等经水浸泡之后, 表皮及韧皮部变软, 蝌蚪可将表皮及韧皮部全部啃食 。 禾本植物的枯枝, 必须经过多年的腐朽, 变成松软状态, 蝌蚪才能取食 。
蝌蚪消化器官初期的构造和生理特征, 是与植物性食性相适应的 。 蝌蚪初期具有非常发达的植物性消化管, 有利于对植物性食 物进行清化和吸收 。 消化管中能分泌纤维酶知半纤维酶, 消化分解植物细胞壁和纤维 。
蝌蚪的动物性食物, 主要是死亡动物尸体, 偶然蝌蚪吞食少量浮游动物 。 动物尸体, 包括死亡的水生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 死亡的鱼类和蛙类, 均可被蝌蚪取食 。 它们甚至能够在密度过大情况下分泌毒素将体弱蝌蚪杀死, 然后将其尸体吃掉 。 因此在超 高密度的初期集中孵化养殖阶段, 当蝌蚪发育接近25毫米要密切关注水面, 如发现有不明死亡蝌蚪即可判 断为应激反应造成, 应 立即安排计数疏散 。
合理密度下, 蝌蚪多在早晚取食(一般为5-7时和17-20时), 到前肢长出后数天内停止摄食, 然后进入变态 。 总历时随生长环境 光照水温不同而有很大出入, 约在25-50天之间波动 。 笔者认为, 在40天左右登陆即可达到较健康的水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