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怎样学好高二物理,学好高一物理( 六 )



二、学会对物理实验的层层剖析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 , 特别是高二恒定电流部分 , 实验多且是历届高考的热点 。 纵观课本上的实验内容 ,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后小实验、小制作等 , 大大小小不下百十个 , 由此可见物理与实验的不可分割性 , 这么多的实验如何才能搞得清 , 弄得明呢?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 其实无论什么样的实验 , 无外乎都有这么几部分组成 , 实验的目的、原理是什么?需要哪些器材?分几步进行?每一步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如何满足?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如何分析观察到的现象?整理记录到的数据?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例如在《焦耳定律》这节课中 , 书中一开始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 “灯泡接入电路中时 , 灯泡和电线中流过相同的电流 , 灯泡和电线都要发热 , 可是实际上灯泡热得发光 , 电线的发热却觉察不出来 , 这是为什么?”由此 , 需要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 , 这便是焦耳定律实验的目的.如何进行研究呢?联想到物体间热传递的规律和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便设计出了如课本图9-7所示的实验装置 , 由此便把电流放出热量的多少形象地转化成了液柱上升得高低 , 这便是该实验的原理.分析可知该实验需分三步进行 , 分别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大小、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的长短的关系 , 在这三步中 , 当我们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时 , 就必须保证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而电阻不同;当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时 , 就必须保证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而来改变电流;当研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时就应该保证电流和电阻的大小相同而通电时间不同.那么书中又是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呢?在第一步中采取的办法是把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接成了串联电路;在第二步中采取的办法是比较同一个烧瓶中液柱上升得高低 , 而用变阻器来改变它的电流;至于第三步就无须多说人人明白 , 然后通过观察每一步中条件改变前后液柱的升降情况便得出了焦耳定律的内容.在平常的学习中 , 如果我们对每一个实验都能这样环环设问、层层剖析 , 那么对整个实验过程就会了如指掌、默然于胸 , 还有什么能难倒我们呢?

三、学会通过实践加深对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含义的确切理解

学习理科离不开计算 , 在物理公式中对各物理量间的对应性以及确切的物理含义的理解要求很高 , 而对于初学者而言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得透彻 , 因此常常出现张冠李戴、乱点鸳鸯谱的现象 , 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物理量含义的确切理解.例如 , 对于功的计算公式W=FS中S的含义的考查有这么一道题:一位同学用50N的力 , 将重30N的铅球推到7m远处 , 这位同学对铅球做的功为:A.350J B.210J C.0J D.无法判断.初学者往往觉得选A或C , 但一旦知道正确答案应为D , 那么对S的含义自然是心领神会.哲学上讲 , 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就是一个“认识——实践 , 再认识——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就体现在这里.

四、学会对类似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我们常说 , 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书由薄变厚 , 再由厚变薄的过程.我们前面所说的正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把书由薄变厚 , 但把书由薄变厚并不是我们的目的 , 太厚了 , 就会超负荷 , 承载不起.大千世界 , 纷繁复杂 , 但在哲学家看来 , 无非是物质或精神;而在生物学家看来 , 无非是动物或植物.可见 , 只要我们学会发现其共性 , 找出其本质 , 便都可化繁为简 , 化难为易.学习也正如此 , 我们若学会了对类似知识点的归纳 , 总结 , 那么繁杂的物理内容便化成了简单的几个部分 , 学习起来自然就会轻轻松松、游刃有余.例如:在物理量的定义中 , 速度、密度、压强、功率、电流等 , 它们的定义方式都是一样的 , 而那么多的演示实验 , 却几乎都是用控制变量法 , 只要我们掌握了控制变量法的实质 , 所有的实验便不都迎刃而解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