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参禅( 三 )


马上拜倒在地 , 要求兄长带他去看真虎 。 一见到真虎 , 顿时废寝忘食 , 过了十多天 , 才想法让他回家 。
从此 , 每月都要多次入城看虎 。 经过一段时间后 , 他就只喜欢吃肉了 , 渐渐觉得熟肉不好吃 , 要吃生肉了 。
吃一次 , 就吃生猪头或者生猪腿等 , 吃得津津有味 。 这样下去 , 他的儿孙都感到恐惧 。
可他依旧我行我素 , 每当入城看虎 , 儿孙们找到他 , 他就用手杖把他们打回 。 有一天晚上 , 他突然打开家门悄悄走了 , 没有踪迹 。
后来有人说:“晚上有一只老虎 , 跳入城内 , 城门紧闭不开 , 军人上城射杀老虎 , 然后下城来分食虎肉 。 ”此后 , 这个老人就没有音讯了 。
家人感觉到祖父就是军人所射杀的老虎了 , 查访到吃肉的人 , 获得几块虎骨 , 拿回安葬 。 无独有偶 , 民国初年 , 圆瑛法师在北平天坛讲解《楞严经》 , 天天讲“三界唯心 , 万法唯识” 。
有位听讲者问:“你每天讲 , 三界唯心 , 万法唯识 , 我认为不合真理 , 我们讲唯物 , 一切都要拿出证据才可确信 。 你既然说一切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 那么现在请你用事实 , 从心中变出一匹马来!”圆瑛法师当天晚上 , 整夜既想不出来 , 也睡不着 , 一夜辗转反侧 , 直到天渐破晓 , 鸡已初啼 , 忽然情急生智 , 呼唤侍者取牌来 , 当下挥毫:“赵子昂画马变马 , 唯心乎?唯物乎?”在宋末元初 , 赵子昂是最着名的一位画家 。
他不但精于山水 , 更擅长于画马 。 有一回 , 他为了画一百匹马 , 天天研究马的形态、动作、神情等 , 由于过度入神 , 睡眠中真魂出窍 , 变成一匹马 。
不久后 , 夫人疲累想上床休息 , 帏帐一掀开 , 赫然见床上横着一只庞然大物 , 顿然吓昏 。 夫人倒地的声音惊醒了梦中的赵子昂 , 忙把夫人扶起救醒 。
夫人一睁开眼 , 连呼:“不得了!床上有一匹马啊!”赵子昂回顾床头 , 心想:“床上哪里有马?刚才明明是我在睡觉嘛!”回头一想 , 才明白是自己天天想马 , 万法唯心造 , 因此自己就变成一匹马 。 与那位痴心老虎的老人相比 , 赵子昂还算迷途知返 , 画马心不随其所转 , 最后没有真的变成马 。
而那位老人 , 整天看虎想虎已经不能自拔 , 最后变成老虎被人射杀 , 就成为他人生的悲剧了 。 从这两个例子来看 , 归结到一点就是 , 实际上就是“心”可生一切“法” 。
“法”是一个有多种意义的词 , 我在这里所说的“法” , 就是佛教中所指一切存在 , 有形的和无形的 , 心法和色法等等 。 佛说:“应观法界性 , 一切唯心造 。 ”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不是上帝创造的 , 都是我们自己的“心”创造的 。 “心”生则种种法生 , “心”灭则种种法灭 。
六道轮回就是如此形成的 。 要深入认识宇宙和生命的起源 , 首先必须深入认识这个“心” 。
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心” , 实际就是意识 , 这个意识用唯物论的观点来说 , 就是大脑所产生的功能 , 它依赖于物质而存在 , 一旦物质分解变成尘土 , 人的意识也随之消亡 。 这种观点仅仅是从我们所看见的表面现象所得出的结论 , 生命的本质 , 还有深层次的意识 , 我们一般人没有发现 。
迄今为止 , 对生命本质深层次意识的发现和阐释 , 只有佛教最为圆满 。 佛教有八种“识”来说明宇宙和人生的真相 , “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
在这八种“识”中 , 前五识就是各能分别色、声、香、味、触等五境 , 此五识只是依单纯的感觉作用 , 直觉的写象外境 , 其具体分析如下:一、眼识依于眼根 , 了别色尘 , 名为眼识 。 二、耳识依于耳根 , 了别声尘 , 名为耳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