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拉屎拉出血怎么办,大便拉出血该怎么办( 二 )


(3)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与细菌性痢疾:二者都可见便血 , 且多与粘液或脓液同时排出 , 伴有腹痛 。
4)阿米巴痢疾:以便血为主要症状 , 其大便呈酱红色 , 粘液多 , 且有恶臭味 。
(5)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表现为急性起病 , 伴发热 , 腹泻 , 可有进食腐败肉食病史 , 常以食物中毒形式起病 。
此外 , 应注意肠套叠 。 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也可有便血的症状 。 建议即使去医院进行治疗 。 以免引起其他并发症.
拉屎拉出血怎么回事 便血(hematochezia):血从肛门而出 , 或随大便挟杂而下 , 或下纯血 。 一般认为消化道出血量在50毫升以上即可出现黑便 。 由于血红蛋白中的铁在肠管内与硫化物相结合而生成硫化铁 , 故大便呈柏油样黑色 。 呕血者多有黑便 。
便血的原因较多 , 几乎全消化道出血均可引起便血 , 但常见原因有:①上消化道出血(见呕血) 。 ②小肠出血 , 如肠结核、局限性肠炎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小肠肿瘤、肠套叠等 。 ③结肠出血 , 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癌等 。 ④直肠出血 , 如直肠癌、直肠损害、痔、肛裂等 。 ⑤其他疾病 , 如各种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热、伤寒与副伤寒、钩虫病、维生素缺乏症等 。
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及速度 。 上消化道出血及小肠出血多为暗红色或黑便 , 由于表面覆有一薄层粘液 , 故常带有光泽 。 但若出血速度较快、出血量多、肠蠕动增快时 , 血便可呈暗红色或鲜红色 。 结肠与直肠出血时 , 由于血液停留于肠内时间较短 , 往往排出鲜红色或较鲜红色血便 。 右半结肠出血 , 血液常与粪便相混合 , 可排“果酱样”血便 。 直肠、乙状结肠出血 , 血液常附着于粪便表面 。 急性大量便血 , 患者可出现急性失血性贫血与急性周围循环功能不全的表现 。 便血的诊断除依据病史、体检资料外 , 消化系内镜检查是首选措施 。
必要时还可作X线钡剂造影、核素、血管造影等检查 , 以帮助诊断 。
《灵枢·百病始生》称谓:“后血”;《伤寒论》称“圊血”;《金匮要略》称:“下血” , 并依下血与排便之先后 , 提出“远血”和“近血”的名称 。 张景岳指出:“血在便后来者其来远 , 远者或在小肠 , 或在肾 。 ......血在便前来者其来近 , 近者或在广肠 , 或在肛门 。 ”后世医家又以下血色之清浊 , 立肠风 , 脏毒之名 。 《证治要诀》云:“血清色鲜红者为肠风 , 浊而黯者为脏毒 。 ”《医学入门》有便血即出有力 , 如箭射之远者 , 称“血箭” 。
本症应与下痢脓血相鉴别 。 下痢脓血者 , 多呈脓血杂下 , 并有明显的腹痛 , 里急后重等表现 , 而本症表现则为大便时血自下 , 而无脓样物 , 且无明显的腹痛及里急后重等症状 。
证名 。 大便下血 , 出《素问·阴阳别论》:由湿热、积滞、结毒侵袭肠胃 , 或风、热客于下焦 , 血脉损伤所致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病者大便下血 , 或清、或浊、或鲜、或黑 , 或在便前 , 或在便后 , 或与泄物并下 , ……故曰便血 。 ”《金匮要略》以先便后血为远血 , 先血后便为近血 。 近血有肠风、脏毒之分 。 后世从病因分类 , 分为湿热便血、积热便血、热毒下血、湿毒下血、酒积便血、中寒便血、肠澼下血、蛊注下血等 , 详见各条 。 便血经久不愈者 , 多由脏气亏损 , 或久病肝失所藏 , 脾虚不能摄血 , 肾虚不能固下所致 , 治宜扶正 , 或祛邪与扶正兼顾 。 痢疾亦见便血 , 详见痢疾条 。 本证见于消化性溃疡、急性传染病、血液病及结肠、直肠、肛门疾患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