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知识|新鲜土茯苓怎样煲汤,五指毛桃土茯苓祛湿汤


土茯苓适宜配什么煲汤? 土茯苓是我们广东在春天时常入汤羹的药材, 它全年均可采收, 但以春、秋为采收旺季, 因此时浆水足, 粉性大, 质佳 。 作为药材来说它性平, 味甘淡, 归肝、胃经, 有除湿, 解毒, 通利关节功效 。 下面介绍几款土茯苓煲汤的做法大全:
土茯苓赤小豆煲排骨

分量:3到5人份

功效:预防手足口病, 清湿热解湿毒

材料:土茯苓40克, 赤小豆30克, 祛湿豆50克, 排骨300克, 水10碗, 陈皮1/4个;

做法:土茯苓、赤小豆和祛湿豆略微浸泡;排骨切块洗净, 所有材料一起放进瓦煲内, 加入清水约10碗量, 武火煲沸后, 改为文火煲至2小时 。 饮用时加入适量食盐便可 。

土茯苓炖草龟

功效:3到4人份

功效:清热解毒, 祛湿除痹, 适合春季皮肤病尤其是牛皮癣患者

材料:土茯苓50克, 草龟1到2只, 姜3片, 瘦肉100克, 水1500毫升;

做法:土茯苓稍微浸泡, 瘦肉切块洗净 。 草龟请档主宰杀干净, 所有材料一起下锅, 隔水炖两个半小时, 即成 。

挑选土茯苓小贴士

土茯苓是野生药材, 如果是单个买的话, 以外表红褐色, 内色微红, 质坚实, 断面筋少粉足者为佳;若是土茯苓片则以片薄、整齐、筋少粉足者为上 。 不过有些无良商家会以其他植物根茎来冒充, 买的时候要留意 。 通常会用来假冒土茯苓的有两种, 一是菝葜, 也被称为红土茯苓, 也可入药, 不过就比土茯苓坚硬, 断面淡红棕色, 有纤维性 。 其次是同科植物肖菝葜、短柱肖菝葜和华肖菝葜的干燥块茎, 它在四川和长江以南地区被叫做白土茯苓, 也可入药 。 它们外表为不规则的片、块, 外皮灰褐色, 已剥落部分呈黄褐色 。 切面白色、淡棕或淡黄, 质地致密, 略显粉性, 气微, 味淡 。 买时请看清 。
土茯苓汤的做法 土茯苓能够除湿, 解毒, 通利关节 。
事实上旧时土茯苓汤是用来治疗比较严重的疮毒的, 据说, 土茯苓为治疗梅毒的要药 。 《本草备要》称土茯苓:“治杨梅疮毒, 瘰疬疮肿 。 ”虽是治疗梅毒, 但对于一般的“湿热”, 土茯苓汤的功效更为明显, 现主要用于治疗湿热疮毒, 因此常与白藓皮、地肤子、苦参、苍术等配伍同用 。
在众多的祛湿汤类中, 土茯苓煲龟是民间一道很有名的菜谱 。
据《本草纲目》记载土茯苓具有“健脾胃, 强筋骨, 祛风湿”的作用, 而乌龟的功效则大补阴虚、治劳倦内伤、四肢无力 。
土茯苓配以乌龟, 一清一补, 加上黄芪、枸杞、淮山、红枣、党参, 更加强了其清利湿热、解毒利尿之功效 。 不过, 祛湿土茯苓不一定非要煲龟, 在此我们介绍两种汤料:

土茯苓煲猪骨汤
原料:土茯苓50克、猪脊骨500克、扁豆15克、赤小豆15克、蜜枣三粒 。
制作:猪脊骨洗净, 加水煨汤, 撇去上层浮油, 待煎成3碗左右汤时, 捞出猪骨 。 土茯苓洗净, 切片用纱布包好, 与洗净的扁豆、赤小豆、蜜枣等一道放入猪骨汤内, 煮至汤约剩2碗时即可 。
该汤具有健脾利湿, 补阴益髓的作用, 尤其适用于有糖尿病者 。 猪骨, 性味甘、平, 能壮腰膝, 益力气, 补虚弱, 强筋骨, 是补肾佳品 。 据《本草纲目》记载:“服之补骨髓, 益虚劳 。 ”

土茯苓炖水蛇
原料:土茯苓10克、水蛇仔50克、红枣两粒、姜一片 。
制作:水蛇切段洗净, 用滚水飞水待用 。 土茯苓刮皮、切片, 将红枣、姜片、水蛇段和土茯苓片全部放入炖盅, 猛火炖3小时, 饮用时加入食盐调味 。
土茯苓怎么煲汤好喝 材料:猪骨、土茯苓、莲子、红枣、黄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