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白粉病形态和防治方法】 今天就给大家说说冬瓜白粉病的症状已经应该如何更好的进行防治:
冬瓜白粉病病原形态特征 Erysiphe cucurbitacearum Zheng & Chen称葫芦科白粉菌和Sphaerotheca cucurbitae(Jacz.)Z.Y.Zhao称瓜类单囊壳 , 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 E.cucurbitacearum菌丝体生于叶两面.现不定形污白色粉斑片 , 后相互融合;分生孢子桶柱形或近柱形 , 大小17.8~27.9×12.2~15.2微米;子囊果主要生在叶背 , 扁球形 , 聚生 , 暗褐色 , 直径85~137微米 , 多为95~122微米 , 壁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 , 直径6.3~20.3微米 , 具17~56根附属丝 , 一般不分枝 , 少数呈不规则分枝1次或1~2次 , 弯曲 , 长45~250微米 , 个别达315微米 , 长为子囊果直径的0.5~2倍 , 粗细不均 , 有的上部细下部稍宽 , 宽3.0~10.2微米 , 多为5.1~7.6微米 , 壁薄 , 平滑 , 具隔膜0~6个 , 褐色 , 中部向上渐淡;子囊5~13个 , 多为7~11个 , 长卵至矩圆形或卵形至椭圆形或其它不规则形 , 具柄或短柄 , 个别近无柄 , 大小48.3~68.6×25.4~35.6微米;子囊孢子2个 , 卵形 , 带黄色 , 大小18.8~22.9×12.5~15.2微米 。 S.cucurbitae形态特征参见西瓜白粉病病原 。 w·R·Sitterly综合世界各国报道认为:瓜类白粉病菌分属3个属6个种 。 分别是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 ex Mecat , E.communis(Wallr.)Link , E.polygoni(DC)St.一Am. , E.polyphaga Hammarl. , Leveillua tauHca(Lev.)Arnaud和Sphaerotheca/kliginea(Sehlecht et Fr.)Poll.我国中国真菌志白粉菌目认为我国瓜类白粉菌主要是E.cucurbitacearum Zheng and Chen和S.ccucurbitae(Jacz.)Z.Y.Zhao 。 但也有专家认为我国瓜类白粉菌主要是S.fuliginea(Schlecht ex Ff.)Poll和E.cichorocearum DC.及S.humuli(DC.)Burro单囊壳、二孢白粉菌分布普遍 , 葎草单囊壳较少见 。
冬瓜白粉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白粉病菌可在月季花或大棚及温室的瓜类作物或病残体上越冬 , 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 田间再侵染主要是发病后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 。 由于此菌繁殖速度很快 , 易导致流行 。
白粉病在10~25℃均可发生.能否流行 , 取决于湿度和寄主的长势 。 低湿可萌发 , 高湿萌发率明显提高 。 因此 , 雨后干燥 , 或少雨但田间湿度大 , 白粉病流行速度加快 。 较高的湿度有利于孢子萌发和侵入 。 高温干燥有利于分生孢子繁殖和病情扩展 , 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湿条件交替出现 , 又有大量白粉菌及感病的寄主此病即流行 。 白粉病的分生孢子在45%左右的低湿度下也能充分发芽 , 反之在叶面结露持续时间长的情况下 , 病菌生长发育反而受到抑制 。 [2]
冬瓜白粉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 选用广优1号、灰斗等早中熟冬瓜品种或广优2号、冠星2号、七星仔等中早熟品种 。
(2)发病初期喷洒农抗120或武夷菌素水剂100~150倍液 , 隔7~10天1次 , 连续防治2~3次 , 除防治白粉病外 , 还可兼治炭疽病、灰霉病、黑星病等 。 也可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或、60%防霉宝2号i000倍液、15%庄园乐水剂200倍液、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5%三泰隆可湿性粉剂2000倍粉、30%白粉松乳油2000倍液 。 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 , 可选用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 , 隔20天左右1次 , 防治1次后 , 再改用常用杀菌剂 。
推荐阅读
- 血海可治哪些疾病
- 【植物】白头翁是什么植物,白头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 肝病患者秋季养生三要
- 颜德馨秋季养生七问
- 冬瓜薏米排骨汤功效
- 【妇科病】女性长期熬夜压力大易得妇科病吗?经常熬夜对女性妇科哪里有影响
- 阴陵泉穴可治哪些疾病
- 患者如何判断白癜风病症是否处于稳定期
- 板蓝根如何种植?播种前需施基肥,后期积极防病虫害
- 中医最擅养脾胃!有胃病的人不能错过的两个“秘方”!防复发太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