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荠是莎草科荸荠属浅水性宿根草本植物, 别名果子、乌芋、地栗、地梨、荠、通天草、孳瓜儿、蒲荠, 俗称马蹄 。 原产于我国, 长江以南各省均有栽培 。 安徽无为、广西桂林、浙江余杭、江苏高邮和福建福州为著名产地 。
文章插图
荸荠
文章插图
荸荠植株(荸荠在根部)
荸荠形态特征为:球茎萌发后, 先形成短缩茎, 茎基部生白色细长的须根, 长20~30厘米 。 顶芽和侧芽向上抽生的绿色叶状茎细长如管而直立 。 叶片退化成膜片状, 着生于叶状茎基部及球茎上部, 光合作用靠绿色叶状茎进行 。 自母株短缩茎向四周抽生匍匐茎, 尖端膨大为新的球茎 。 穗状花序, 小花呈螺旋状贴生 。 小坚果, 果皮革质, 不易发芽 。 以地下匍匐茎先端膨大的球茎作蔬菜食用 。 以下介绍荸荠种植技术 。 (一)荸荠的营养价值与保健作用 荸荠既可作为水果, 又可作蔬菜, 质地松脆, 风味清香, 营养丰富 。 据测定每100克鲜荸荠含蛋白质1.2克, 脂肪0.2克, 膳食纤维1.1克, 维生素A3微克, 胡萝卜素20微克, 硫胺素0.02毫克, 核黄素0.02毫克, 烟酸0.7毫克, 维生素C7毫克, 维生素E0.65毫克, 钙4毫克, 磷44毫克, 钾306毫克, 钠15.7毫克, 镁12毫克, 铁0.6毫克, 锌0.34毫克, 硒0.7微克 。 荸荠中磷的含量最为丰富, 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功能的需要, 对牙齿骨骼的发育很有宜处, 同时可促进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 调节酸碱平衡 。 荸荠性寒、味甘, 具有生津润肺、化痰利肠、通淋利尿、消痈解毒、凉血化湿、消食除胀的功效 。 主治热病消渴、黄疸、目赤、咽喉肿痛、小便赤热短少、外感风热、痞积等病症 。 (二)荸荠的食用方法 荸荠皮色紫黑, 肉质洁白, 味甜多汁, 清脆可口, 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誉, 北方人视之为江南人参 。 荸荠既可做水果, 又可做蔬菜食用, 是大众喜爱的时令之品 。 可生食, 也可煮熟食, 还可配菜炒食、做汤、做馅、制成荸荠粉冲饮 。 大家只知道有藕粉, 却很少知道荸荠粉(在安徽无为俗称果粉) 。 冲饮时比藕粉更加浓厚, 味道也更加爽口 。 如果将其规模化, 定会有广阔的市场 。 每次10个左右 。 荸荠属于生冷食物, 对脾肾虚寒和有血淤的人不太适合 。 (三)生物学特性 荸荠喜温暖湿润的环境, 不耐干旱和霜冻, 也不耐深水, 最高水位15厘米, 要求光照充足 。 对土壤要求不严, 以表层松软, 底土结实, 耕作层不太深的土壤最为适宜 。 对磷钾肥要求较多, 防治氮肥过多 。 种荠于15℃萌芽, 25℃开始分蘖, 30℃植株旺盛生长, 气温降至20℃以下时球茎形成 。 (四)荸荠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与茬口安排 荸荠不耐霜冻, 需在无霜期生长 。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立秋前可随时育苗移栽 。 可与水生蔬菜莲藕、茭白, 水生经济作物席草, 水稻、麦、油菜等前后接茬 。 在小满至芒种期间栽植的统称为早水荸荠, 在立冬前后采收, 后茬可栽油菜、三麦或席草;小暑至大暑期间栽植的统称为伏水荸荠, 在冬至至春分采收;在立秋至处暑期间栽植的, 统称为晚水荸荠, 在春分至清明采收完, 后茬可做水稻秧田 。 在华南地区气温较高, 早栽不能早结球茎, 一般多种植晚水荸荠 。 北方地区与春季栽培, 深秋采收 。 2.选种育苗 荸荠无论采用分株繁殖还是球茎繁殖都是先育苗后栽植 。 苗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栽植后活棵期的生长状况、抗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危害的能力以及球茎的个数和重量 。 因此, 培育健壮苗就成为夺取高产稳产的首要条件 。 (1)严格选种保全苗作为种用荸荠必须在上一年植株生长的后期对地上部进行观察 。 将地上部群体生长整齐一致、无倒伏或倒伏轻微、无病虫危害的田块选为留种田, 此为初选 。 荸荠收获时, 从留种田中选外形圆整、表皮无破损、芽头粗壮、皮深褐色、单球茎重在15~20克、符合所采用品种特征的球茎贮藏越冬, 再进行复选 。 伏水荸荠4月中旬、晚水荸荠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催芽育苗时, 从贮藏的荸荠中选择饱满、表皮光滑且色泽一致的球茎 。 皮色不一致的花荠通常是带病荠, 应予剔除 。 将选出的芽头粗壮的种荠进行育苗, 此为决选 。 (2)药剂浸种浸根育无病苗荸荠秆枯病是荸荠生产上的大敌, 被称为瘟病 。 常因此病的危害导致荸荠减产, 严重者甚至绝产 。 种荠带菌是以后病菌扩展、蔓延的主要来源 。 若种荠带菌, 在生长期中即使多次用药防治, 也基本上效果甚微 。 而采用育苗前药剂浸种, 栽植时用药浸根的方法, 防病效果十分显著 。 具体做法是在育苗前用25%多菌灵500倍液浸种8~12小时, 取出沥干, 然后催芽育苗 。 栽植前用25%的多菌灵500倍液浸根16~24小时 。 (3)假植促根育壮苗荸荠栽植后必须早发棵、早分蘖、早分株、早封行, 才能早结荠, 获高产, 因此, 栽植苗必须根系粗壮发达 。 假植是促进发根的有效手段, 通常荸荠最初排种时球茎相距3厘米, 20~25天, 苗高20~25厘米时移苗假植1次, 移苗距离放稀到12~15厘米, 这样既利于发根, 又扩大了苗的营养面积 。 移苗时发现病苗、瘦弱苗及时剔除 。 (4)浅水薄肥育大苗育苗期间尤其是伏水荸荠育苗期间温度不稳定, 有时温度偏低, 不利苗的生长 。 苗期灌浅水可以提高土温, 促进苗的生长 。 一般在移苗之前灌水深1~2厘米, 移苗后, 随着苗长大, 气温也逐渐升高, 灌水深掌握在2~3厘米, 最深不宜超过4厘米 。 苗期追肥宜轻施勤施, 当苗高10厘米左右时浇稀粪水1次, 随即浇水, 以后每隔5~6天浇稀粪水1次, 这样在栽植时苗高可达35~40厘米, 有的甚至达60厘米以上, 叶状茎粗0.5厘米以上 。 3.适时栽植 长江中下游地区5~8月都可以栽植, 北方地区应在5~6月移栽 。 一般栽植早的, 无论是球茎苗, 还是分株苗, 均表现为光合面积大、单株产量高 。 7月30日与8月4日栽植期仅相差4~5天, 但每亩产量就相差430千克之多(www.Cyone.com.cn/), 这与分株苗栽植后所需较长的缓苗期以及分蘖、分株的最适期有关, 故分株苗栽植不宜过迟 。 一般早栽优于晚栽, 以6月15日栽植的产量和大荠率最高, 品质最好 。 随着栽植期推迟, 产量下降, 大荠率降低 。 但栽植期也不是越早越好, 过早栽植的荸荠, 由于母株丛形成时常遇梅雨季节, 过密的分蘖常易引起内部湿度过高, 通风透光差, 叶状茎极易染病, 造成减产 。 所以, 确定适宜的栽植时期, 既要考虑到茬口的安排, 更要考虑到使分蘖盛期避开高温多湿的季节, 防止病害的大面积发生 。 4.栽植苗的选择 荸荠栽植用苗分为球茎苗和分株苗2种 。 所谓球茎苗, 就是将种荠催芽育成小苗, 最后以球茎为栽植单株, 每一种球只育成1株苗;分株苗是指在定植前尽量提早用球茎育苗, 促其多分蘖和分株, 栽植时将分蘖和分株一一分开, 每一栽植苗含有叶状茎3~4根, 每一种球可育成数株苗 。 球茎苗定植后缓苗期短, 早期分株多且结荠早, 采收时球茎的大荠比例比分株苗的高, 但田间易造成局部分株、分蘖过剩, 互相拥挤, 遇大风暴雨时会引起倒伏, 还易发病 。 一般栽植期偏晚的, 如7~8月栽植的宜用球茎苗;而分株苗定植后缓苗期较长, 只适于早栽(5~6月), 若栽植过迟, 则由于高温期较短, 植株分蘖和分株较少, 田间叶状茎密度不够, 产量不高 。 5~6月栽植的分株苗, 分株、分蘖均匀, 叶状茎生长健壮, 田间通风透光良好、发病轻 。 此外, 采用分株苗还可节省用种量, 结荠早, 增产潜力大 。 5.合理密植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是丰产的基础 。 荸荠球茎的充实膨大依赖于地上叶状茎源源不断地供给充足的光合产物, 群体越是合理, 球茎的膨大发育越是充分 。 群体过大造成郁闭现象, 光合效率低, 茎叶软弱, 容易染病;群体过小不能充分利用光能 。 据试验, 麦茬早水荸荠用分株苗栽植时每亩栽3000株最适宜, 表现为分株结束迟, 叶面积指数较适宜, 内部通风透光较优, 叶状茎寿命长, 光合强度下降慢, 地下所结球茎产量高 。 麦茬早水荸荠用球茎苗栽植时以每亩栽1000株最适宜, 表现为分蘖分布较为合理, 生长健壮, 通风透光好, 光合强度高, 产量高 。 对于单季中、晚稻秧田和夏茭白、席草茬的伏水荸荠, 若用球茎苗栽植, 密度以每亩2500~3000株为适宜, 行距70~80厘米, 株距30~40厘米;若用分株苗栽植, 密度以每亩4000~5000株为适宜, 行距50~60厘米, 株距25~30厘米 。 接早稻茬的晚水荸荠, 须栽植球茎苗, 于7月30日前栽植的密度以每亩4000株为适宜, 行距50~60厘米, 株距30厘米左右;8月栽植的密度以每亩4500~5000株为适宜, 行距40~50厘米, 株距30厘米 。
推荐阅读
- 鱼腥草种植技术
- 男士养生保健 來看男人养生必备的9大养生食谱
- 春季养生的衣食住行 春季养生与咳、喘、痰
- 申脉穴可治哪些疾病
- 白环俞穴的位置及功效
- 谷子栽培技术要点
- 眉冲穴的位置及功效
- 晴明穴的位置及功效
- 晴明穴可治哪些疾病
- 督俞穴的位置及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