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之筋骨锻炼

当今大成拳界 , 谈功法者有之 , 试力者有之 , 推手、发力、试声、实作等等均有之 , 然而对筋骨的锻炼却闭口不谈 , 无人提及 , 仿若筋骨锻炼是大成拳习练的“禁区 ” 。 其实 , 筋骨的锻炼并不神秘 , 它贯穿于大成拳的每一步功法 , 但所占比例较少 。 我师王选杰在教导弟子时 , 第一课就讲大成拳炼的是筋骨之力 。
我们知道 , 人体自出生以来 , 筋骨就是连通的 , 如果不连通的话 , 人就残废了 。 但是 , 由于人们生活中的用力习惯 , 使自身的筋骨没有得到良好的锻炼 , 不能有效地用力 。 通过大成拳站桩 , 可以改变和调整人们的用力习惯 , 除却后天的拙力 , 从而出现本能活力 ,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筋骨之力 。
众所周知 , 大成拳练的是整体 , 要想把身体炼整 , 首先必须在桩功中让自身的筋骨发生根本的变化 , 也就是生理性的变化 。 主要表现在筋腱的放长变粗 , 骨的密度增大变硬 , 就是俗话说的“筋长力大 , 筋粗力大 , 骨重筋灵” 。 大成拳可以运用桩功中的肌肉放松和间架结构的定型来达到改变筋骨的目的 。
在谈骨肉放松和间架定型之前 , 让我们先认识一下筋骨 。 筋即是筋腱 ,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韧带 , 其质地坚韧 , 柔软而滑溜 , 呈白色兼青色的带状或片状 , 是连接肌肉和骨骼的一种坚韧组织 , 筋腱不但质地坚韧 , 而且又富于弹性 。 因此人体四肢能够伸缩 , 五指能够开合 , 两足能够履行 , 两腿能够跳跃 。 大成拳中爆发出来的弹抖劲 , 除了气血、骨骼和肌肉的共同作用外 , 筋腱亦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 在《神运经》中讲:“伸筋以拔力” , “松筋者涣也 , 汉筋者萃也 。 松涣者软之极也 , 汉萃者刚之极也 , 松如绳之系 , 汉如冰之清” 。 《黄帝内经?灵枢》中所言“筋为刚” , 都讲了筋的作用 , 说明了人的力量来源于筋和腱 。 所以说筋腱不但是四肢伸缩转动的主宰者 , 也是力量的发生处(当然 , 筋腱本身之所以能有伸长弹性 , 仍是气血所营养的结果) 。
骨骼和关节在人体起着支撑的作用 。 《黄帝内经?灵枢》的经脉篇说“骨为干” 。 这就是说 , “干”有支撑的作用 。 所以我们把它称为骨架 , 在人体起着“支” 和“撑”的作用 。 骨骼与关节的粗细及强壮程度 , 直接关系到劲力发挥时支撑力量的大小 , 所以骨骼粗壮的人 , 支撑的力量就大 , 劲力也就充分;反过来讲 , 骨骼和关节细小的人 , 支撑的力量就小 , 所发挥的劲力就弱 。
由于人们后天生活和工作的用力习惯 , 用力时肌肉容易紧张 , 阻碍了筋骨劲力的传递 , 更妨碍了筋骨的有效锻炼 。 肢体的放松是大成拳锻炼筋骨的一个先决条件 。 这个放松不是绝对的“松” , 它要求“松而不懈” , 在意紧的情况下松 , 即所谓的“意坚形松” , “肌松力绷” 。 我们知道 , 筋腱生存在皮肤之内 , 分肉之间 , 它起着连接肌肉和骨骼的作用 , 人体的筋腱上包裹着许多的肌肉纤维 , 这些肌肉纤维呈现无序状态 , 粘在人体的筋腱上面 , 当我们用力时 , 肌肉纤维开始无规则拉扯 , 分化了我们的筋骨力量 , 致使筋骨的力量不能完全传递 , 力量不能完全有效利用 。 大成拳桩功中的肢体放松 , 主要是让部分肌肉纤维有序化 , 帮助筋腱传递筋骨的力量 , 让部分不能有序化的肌肉纤维剥离筋腱 , 防止其阻碍筋骨力量的传递 , 再通过紧梢节的锻炼 , 很快就能将周身大筋挑撑起来(在此指小臂以前 , 小腿以下部分) 。 俗话说:“指为筋梢” 。 指又称之为爪 , 既包括手指又包括足趾 , 手指、足趾都是筋的末端 , 故称指(趾)为筋梢 。 在肢体放松 , 手指足趾稍紧的情况下 , 通过长时间的桩架定型 , 周身大筋很快就能挑撑起来 , 就好像一张弓 , 弓的两头用弓弦一拉紧 , 弓身自然绷了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