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养生论文 经络养生:推拿按摩要讲方向和手法轻重

推拿按摩能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祛淤 , 对内脏也有明显的调理作用 , 千百年来深受百姓喜爱 。 不过 , 有些人觉得按摩后效果不佳 , 甚至更加疲乏 , 可能是因为医师的手法有误 , 该用补法却用了泻法 , 就会造成以上后果 。 可见 , 推拿按摩也一定要辨证论治 。
推拿的手法有强有弱 。
“轻推、顺推皆为补” , 即缓和、轻微的连续刺激能活跃脏腑的生理功能 , 为补法;急速、较重且时间较短的刺激 , 会抑制脏器的生理功能 , 为泻法 。 针对具体的患者 , 手法轻重应以患者的耐受度而论 , 产生较强烈的酸麻胀痛感时为泻 , 感觉轻微时为补 。 手法的频率也与补泻有关 , “缓摩为补 , 急摩为泻” , 即频率低的为补法 , 频率快的为泻法 。
手法方向不同 , 疗效各异 。
《幼科推拿秘书》说:“左转补兮 , 右转泄 。 ”虽然说的是小儿按摩 , 但在成人身上也适用 。 腹部按摩时 , 以患者自身的方向为度 , 顺时针方向按摩 , 有明显的通便泻下的效果 , 为泻法;逆时针方向按摩 , 可增强胃肠消化功能 , 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 为补法 。
此外 , 手法的补泻与按摩部位的特殊性也有关系 。
清代《小儿推拿广意》中说:“运太阳往耳转为泻 , 往眼转为补 。 ”就是说按摩太阳穴时 , 向眼方向揉为补法 , 有壮筋补虚的作用;向耳方向揉为泻法 , 有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的功效 。 背部的脊柱穴 , 用捏脊法自下而上能培元气、通经络、和脏腑 , 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 , 为补法;推脊柱穴从上至下 , 有清热的功效 , 为泻法 。 又如七节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 自下向上直推为推上七节 , 能温阳止泻 , 用于治疗虚寒腹泻;自上向下直推为推下七节 , 能泻热通便 , 用于治疗肠热便秘 。
【四季养生论文 经络养生:推拿按摩要讲方向和手法轻重】总之 , 按摩的补泻与刺激的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频率的快慢、手法的方向以及被刺激部位或穴位的特殊性都有一定关系 , 操作时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 才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一年四季 , 包括一日之内昼夜分为四时的调摄养生方法 。 又称四时调摄 。 它是中医学顺应自然思想的重要体现 。
历史及文献 中医学早就提到自然环境因素与人类健康和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 认为气候变化、昼夜更替及阴雨晦明、风雷震啸等各种正常与异常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 , 而人体也必然反映出与之相应的生理活动或病理变化 , 表现为健康、疾患与夭亡等不同结果 。 最早、最重要的理论见于《内经》 , 其中有“夫百病之生也 , 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动作以避寒 , 阴居以避暑”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论述 , 明确提出气候变化能够导致疾病 , 以及抗御方法、保养原则等 , 完整地体现了人应于天地的思想 , 《内经》更在数篇大论中详细论述了天气变化的正常规律、异常变化 , 以及这些规律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 易发生的疾病等 。 所有这些构成了中医学四时调摄理论的基本框架 , 是后世预测四时疾病 , 发展四时调摄的主要依据 。 此后 , 历代医家均有所发展 , 但多在养生著作中涉及 , 而专著较少 。 现存以四时调摄为主的养生著作有宋代周守忠著《养生月览》 , 元代瞿?著《四时宜忌》、《居家宜忌》及著者佚名的《四气摄生图》等 。
理论 人生于天地之间 , 即人以天地之气生 , 四时之法成 , 依赖于自然以生存 , 也就必然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 , 即所谓人与天地相参 , 与日月相应 , 或称为天人相应、天人合一学说 , 这种天人相应说是中医学效法自然的养生思想的重要依据 。 自然界总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 阴晴圆缺 , 沧海桑田 , 既有其常 , 也有其变 。 其常可以例推 , 其变亦须探求 , 从而找出人与之相因应的正确做法 , 做到逆从阴阳 , 则可寿享天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