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 三 )


问题:这是一首送别诗,回顾我们曾学过的送别诗,你会想到那些?(《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在这一类诗中诗人是怎样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a、学生谈谈理解,看“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时的场景图,说说自己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愫 。
b、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
把你的同桌当做即将离别的朋友,对他吟诵这首诗 。 4.《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 ”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a、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介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学生再理解 。 b、全文贯穿一个“愁”字,运用对比手法,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
小结: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传递的意味 。 c、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
主题拓展 通过刚才的吟诵,我们进一步感悟和理解了古诗词,走进诗人内心去再现当时的场景 。 诗词,用凝练的语言,传递了无限的情感,留给我们遐想的空间;吟诵着这些音韵和谐的句子,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字的魅力 。
同学们,泛舟诗歌的海洋,你还有那些体会呢?生自由交流 。 总结: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诗歌就是那一朵朵奇葩,相信与这些奇妙的文字相伴,穿越千年与诗人对话,你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
板书设计 诗海拾贝 凝练的语言 和谐的音韵 鲜明的节奏 丰富的情感和想象 。
4.《健忘的教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教授是一个治学严谨,行事洒脱,面对小事有十分“健忘”的人 。
4、准确理解教授眼里的中国,使学生也能崇拜和尊敬我们的祖国 。
教学重点:了解伊里奇教授是一个怎样的人 。
教学难点:理解教授惊人的记忆力及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 。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 。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2、启发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3、归纳学生的问题 。 (健忘的教授指的是谁?为什么说他健忘?他真的健忘吗?……)
4、要解决这些问题,你们说怎么办?请同学们轻声读文,相信你们在文中一定会找到答案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学生读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
2、全班交流后,教师质疑:伊里奇教授到底是“健忘”还是“不健忘”呢?
三、课堂练习:
重点指导学生对疑难字的书写 。
注意:“涉”的右边不要写成“徙”的半边,“兜”的间架结构 。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走进文本,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
1、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伊里奇”教授究竟是“健忘”还是“不健忘”呢?这是我们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你们细腻的心思,敏锐地目光去找到问题的答案 。
3、在四人小组交流你的看法 。 教师巡视倾听,了解学生的见解 。
二、思维碰撞,理解课文 。
1、根据学生的分组辩论 。
2、教师小结:伊里奇教授是个博学多才,在学术方面有着惊人成绩的人,就是因为教授对学术研究专注到忘我的境地,所以才会成为文学理论、音乐、绘画方面的权威,也正是这种专注,才会引出学术以外的“健忘”的趣闻轶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