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土鲶和大口鲶如何区别,鲶巴郎和鲶鱼的区别


请问这种是哪一种类的鲶鱼? 南方大口鲶 学名:Silurus soldatovi meridionalis Chen,属鲶形目、鲶科、鲶属 。
地方名:河鲶、叉口鲶、鲶巴朗、大口鲶、大河鲶、大鲶鲐等
外形与鲶相似 。 口裂末端达到或超过眼中部的下方 。 上颌须达到胸鳍基部 。 胸鳍刺前缘具2~3排颗粒状突起 。 尾鳍不对称 , 上叶比下叶长 。
多栖息于江河缓流区 。 性凶猛 , 白天隐居水底或潜伏于洞穴内 , 夜晚猎食鱼、虾及其他水生动物 。 雌鱼体长达700毫米左右达性成熟 。 4~6月 , 在江河砂石底质的激流浅滩处产卵 。 卵沉性 。 幼鱼喜集群 。 最大可长至100市斤 。 经常捕获个体为20~40市斤 。 是重要的大型经济鱼类 。 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大江河中 。 东北大口鲶主要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和辽河水系 , 是一种大型的、凶猛的大型肉食性经济鱼类 , 资料记载最大者可达300公斤左右 。 东北大口鲶肉质细嫩 , 肉味鲜美 , 营养丰富 , 一直为大广消费者所青睐 。 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 , 由于受江河环境污染、过渡捕捞等因素的影响 , 目前已濒临灭绝 。
二须鲶鱼是土鲶鱼吗 小口鲶的口裂较短 , 末端伸达眼球前缘下方 , 而大口鲶的口裂长 , 末端伸达眼球中后部下方;小口鲶的体形前端不明显粗大 , 整个体形均匀 , 呈长条形;而大口鲶身体的前段明显较粗大 , 肛门后身体较小且甚扁薄;小口鲶的尾鳍上下叶等长 , 大小无明显差异 , 而大口鲶的尾鳍上叶较下叶长 , 稍窄且略尖;小口鲶的第二下颌须在体长80毫米以下时已退化 , 而大口鲶在体长100~150毫米时存在第二下颌须 。

大口鲶的形态有什么特征? 大口鲶鱼和土鲶鱼的区别:外形不同;生活习性不同;食性不同 。
1、外形不同
大口鲶鱼:体长 , 后部侧扁;头宽扁;眼间甚宽;口亚下位 , 弧形;颌有绒状齿 , 须4对 , 口角须超过鳃孔 。 鳃腔内有辅助呼吸器官;背、臀鳍均长 , 不与尾鳍相连;胸鳍具硬刺;尾鳍圆形 。
大口鲶:
土鲶:
土鲶:体长 , 后部侧扁 。 头平扁 。 口大 , 口裂未端止于眼前缘的下方 。 下颌突出 , 上下颌具细齿 。 成鱼须2对1颁须达到胸鳍未端 。 胸鳍刺前缘锯齿明显 。 臀鳍基部甚长 , 鳍条数目多 。 尾鳍小 , 微内凹 , 上下叶等长 。 两腮长有长须 。
2、生活习性不同
南方大口鲶属底层鱼类 , 白天大多成群潜伏在池底 , 夜间分散出来活动 。 南方大口鲶性情温顺 , 不善跳跃 , 不钻泥 , 容易捕捞 。
土鲶: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 , 多在沿岸地带活动 , 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 , 夜晚觅食活动频繁 。 秋后居于深水活污泥中越冬 , 摄食程度亦减弱 。
3、食性不同
南方大口鲶属肉食性鱼类 , 主要吃鱼、虾、水生昆虫、底栖生物等 , 能吃相当于自身体长三分之一的鱼 。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 , 也吃动物内脏和畜禽加工下脚料 , 如鸡肠子 , 猪肺等 。
土鲶:性不活跃 , 白天隐居水草丛或洞穴中 , 黄昏和夜间外出觅食 , 以小鱼、虾为食 。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