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为什么不能吃驴肉,骡子肉为什么不能吃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们对食物的追求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最初的延寿到满足味蕾 。特别是在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独特的东方饮食文化,因此也被世人戏称为“舌尖上的国家”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有许多与食物有关的俗语 。
【女人为什么不能吃驴肉,骡子肉为什么不能吃】但是,在流传了几千年的众多谚语中,有一句话非常令人费解,那就是“马肉臭,驴肉香,饿死不吃骡肉 。”这句话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但人们不禁要问,马和骡子在外表上看不出太大的区别 。食品领域真的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吗?

女人为什么不能吃驴肉,骡子肉为什么不能吃

文章插图
其实这样的俗语之所以在古代流传下来,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人们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认知偏差和偏见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慢慢听边肖说!
难上餐桌的骏马根据《科学》杂志中的介绍,马的祖先只有狐狸那么大,经过5000多万年的进化,才长成现在的模样 。最早驯化马的记录是在5000多年前,最早驯化马的主要目的是作为食物来源 。然而,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中,人们驯养马的目的与这一初衷背道而驰 。
中国马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夏代早期,这是考古学家从陕西石峁遗址出土的马骨中推断出来的 。它有大约4000年的历史 。马最早出现在殷商晚期的文字史料记载中 。
女人为什么不能吃驴肉,骡子肉为什么不能吃

文章插图
根据《史记殷本纪》的记载,马是纣王保存在皇宫里的“舶来品” 。这一记录表明,马在中国是非常稀有的动物,最初是由国王收集的外来物品,供他们的宠物欣赏和娱乐 。
宋元末初学者马端临编著的《文献通考兵考卷》中,对西周至隋唐各朝所采用的马匹管理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四个方面的信息:
首先,马是一种饲养成本和技术要求非常高的动物,历代都有专职的饲养官员和庞大的管理机构 。其次,马在古代是身份的象征 。除了皇帝的御用、祭祀和享受之外,只有王公、贵族和高官才有资格养骑 。
女人为什么不能吃驴肉,骡子肉为什么不能吃

文章插图
再次,根据马的特点,在古代被称为“兵之本,国之大用”,是严禁民间私自饲养和使用的军事战略资源 。最后,虽然历代都非常重视马匹的饲养和管理,但对于国家来说,马匹仍然是一种供不应求的稀缺资源 。这在宋明等史料中也有记载 。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马在古代非常昂贵 。根据《汉书食货志》和《资治通鉴》的记载,西汉时期买一匹马至少要花120金,东汉时期一匹马的价格是200万元 。宋朝时,虽然政府发布了养马政策,但一匹马也要花5000元 。
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即使历代朝廷不加限制,民间中产阶级和普通百姓也养不起马 。我国历史上马的价值远远超出了餐桌的范畴,失去了食材的价值 。
女人为什么不能吃驴肉,骡子肉为什么不能吃

文章插图
此外,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健康马的蛋白质和牛肉一样高,但脂肪比牛肉低得多,红色肉类中铁含量最高 。因此,如果你想吃马肉,必须经过特殊的育肥处理,否则,肉会质地坚硬,有臭味,难以下咽 。
所以在古代社会,大部分人连吃马肉都没想过,有门槛的人被视为珍宝,舍不得吃 。即使一时兴起吃了一次,也因为烹饪水平的限制,吃了一顿烂肉,于是出现了认知偏差,马肉发臭的说法就出来了 。
能用能吃的毛驴在我国的史料中,驴是经常并排出现的动物
根据当代学者的研究,驴和马是同源异种的马,被人类驯化的时间和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基本没有太大的区别 。然而,根据《史记》年的文字记载,驴最早出现在中国新疆,与马相比 。
间晚了五百多年 。
驴在外形上和马十分相似,但是体型相对较小,且不善于奔跑,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一匹长残了的马 。这个明显的特点,可能就是造成它在古代社会地位不如马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后汉书》中就有“骐骥不能与罢驴为驷”的记载 。
但是驴有许多优点也是马所不能比的 。比如,它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消化功能和抗疾病能力都非常强,易于饲养、价格低廉等等,这些优点使它在民间非常受欢迎 。
女人为什么不能吃驴肉,骡子肉为什么不能吃

文章插图
根据《汉书·刑法志》中的记载,驴是在秦汉时期被广泛引入内地,主要散布在民间饲养和使用,被家庭用来骑乘代步、驮载货物和辅助农耕 。国家遇到战事时,也会从民间征集毛驴应用于军事,主要负责驮运物资和粮草 。
不过,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宋朝倒是毛驴的巅峰时期 。根据《宋史》中的记载,大宋王朝非常缺马,于是驴就成了当时的社会主流,无论豪门贵族,还是知名雅士,都把驴当成了代步的工具 。甚至在当时的上层社会,还发明了一种“驴球”游戏 。
有趣的是,宋朝也是在众多史料中,明确记载了从上到下形成吃驴肉风气的朝代 。而且,根据当时留存下来的记载来看,驴的肉质确实很香 。
女人为什么不能吃驴肉,骡子肉为什么不能吃

文章插图
遭人误会的骡子众所周知,骡是马和驴爱情的结晶 。而根据雄马雌驴或雌马雄驴的结合产下的仔,又分为驴骡和马骡 。
从外形和体型上说,它和马没有太大区别,健硕挺拔、爆发力强 。同时,它又具备驴身上的消化功能好、抗疾病能力强,易养殖、耐疲劳等优点 。可以说,骡子完美继承了马和驴身上的所有优点 。
根据《史记》中的记载,驴在新疆被驯服后,当地人就开始让马和驴来繁育骡子,距今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而在众多史料当中,骡子虽然频繁出现在军事、农耕、经济等领域,但却没有太大的存在感,人们的关注度普遍不高 。究其原因,无非是出身的问题 。
古代是一个讲究出身和门第的社会 。骡子在世人的眼中,好像是贵族家庭中的私生子 。说不好吧,它身上流淌着贵族的血液,说好呢,它母亲的地位又过于低贱,所以被人看不起 。例如在《诸葛恪别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骐驎吐哺,驴骡无知”,其中看不起的意味一览无余 。
至于“饿死不吃骡子肉”的说法,这点也很好理解 。不能繁衍后代是骡子的致命缺陷,古代人迷信,生怕吃了骡肉不能生育,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逐渐消除 。
小结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俗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洁精练的节奏,形象生动的描述,把前人总结的思想认知和生活经验,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代代传承,这不仅是古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也使我们在收获中走了捷径,可以从中直接受益 。
但是,俗语受到特定历史环境的影响,又难免会出现认知上的主观臆断,对事物形成偏差和偏见,本文的例子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女人怀孕期间不能吃兔肉”,就是毫无科学依据的认知偏差 。
那么,你还知道有哪些流传甚广,但却出现了认知偏差的俗语呢?不妨说出来一起探讨一下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