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嘴唇体察身体 浅析黄帝内经中养生三原则

按:《黄帝内经》是一部理论性极强 , 内容异常丰富、全面的中医医学巨著 。 但纵观全篇 , 真正涉及到内服的治疗方剂则数之寥寥 , 可是在针砭外治方面 , 预防养生方面却占有很大的篇章 , 尤其是提出的清积、和中、养元三原则更是精辟绝论 。
首先讲“清积” 。 中医有个概念叫“积聚” 。 积聚分为:气积、血积、食积、酒积、痰积、肉积、水积、乳积……这些积滞犯于经络则经络湮瘀 , 犯于血脉则血脉阻塞 , 犯于五脏则五脏受累 , 犯于筋骨则筋骨获殃 。 究其积聚的成因 , 中医认为有外因和内因两大因素 。 所谓外因 , 中医认为是“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的侵害;所谓内因则是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营养过剩、运动量减少使营养物质不能消耗利用而积存体内、或因情志抑郁造成阴阳代谢失衡、有毒物质和惰性物质不能及时排泄而滞留体内 , 这就是造成积聚的主要原因 。
中医认为 , 风为百病之长 , 积为百病之源 , 先积而后着风 。 我们不妨结合积聚的成因来看一下现代疾病及亚健康症候群中没有一个不与积聚有直接因果关系 , 故有十人九积之叹!庆父不死 , 鲁难未已 , 积聚不除 , 人何以堪 。 《内经·汤液醪醴论》针对上述“嗜欲无穷 , 而忧患不止 , 精气驰坏 , 荣泣卫除”的普遍现象 , 响亮地提出了“清积”这个典型的调治原则 , 用清泻祛积的方法 , 疏通洗涤脏腑血脉 , 这样才能达到精神自生 , 形体自盛 , 骨肉健壮 , 健康长寿的目的 。
其次讲“和中” 。 和法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 , 《内经·五常政大论》指出 , 无疾者求其藏 , 药以祛之 , 食以随之 , 和其中外 , 可使毕己 。 大意是:由于积聚糟粕长期盘踞在人体内 , 不同程度会给各脏腑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 。 如同盗贼潜入家中 , 必先开门驱贼 , 就是先以药祛积 , 无积后当求其藏 , 食以随之 , 以食疗调其肠胃 , 和其中外 , 修复藩墙 , 方可万事大吉 。 “中”从广义讲 , 泛指体内腹腔 , 有“中府”“中州”之谓;狭义讲 , 指的是脾胃或消化系统 。 中医对脾胃及其功能高度重视:“脾胃者后天之本” , 认为人的健康长寿与否 , 根本取决于脾胃的壮旺与否 。 再者 , 脾胃为人体营养敷布的总枢机关 。 《内经·经脉别论篇》指出:“饮入于胃 , 游溢精气 , 上输入脾 , 脾气散精 , 上归于肺 , 通调水道 , 下输膀胱 , 水精四布 , 五经并行 , 合于四时五脏阴阳 , 揆度以为常也” 。 由此可见 , 脾胃不但吸收水谷精华 , 分布人体所需营养 , 而且还有统调脏腑阴阳 , 经络血脉的关键作用 , 中医所说的“得胃气者生 , 失胃气者死”就是这个道理 。 从这上面看 , 调理脾胃、和其中外的养生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
第三就是“养元” 。 元气是人们安身立命 , 健康长寿的总宰 。 是人体精、气、神统摄的总汇 。 清代医学家徐灵胎这样描述说:“元气者 , 视之不见 , 求之不得 , 附于气血之内 , 宰乎气血之先 , 其成形之时 , 已有定数” 。 并说:“无火而能令百体皆温 , 无水而能令五脏皆润 , 皆赖此也” 。 这就是说 , 元气是人的生命之本 , 生命之源 。 虽然它是视之不见 , 求之不得 , 但它却是实际存在的 , 并且对人的身体健康 , 生命寿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他还把元气对于生命比喻为薪柴与火的关系:“譬如置薪于火 , 始燃尚微 , 渐久则烈 , 薪力即尽 , 而火熄矣 。 其有久暂之殊者 , 则薪之坚脆异质也” 。 大意是:生命的长


按:健康的嘴唇为淡红色 , 圆润饱满而不干燥 , 无溃疡、开裂、疱疹 。 观察一个人的嘴唇 , 就可以简单体察出其身体健康与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