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雨关于杨氏太极拳之问答 推不动,拉不动,压不垮,挤不着,摇不散

近来有不少拳友问我什么是“推不动 , 拉不动 , 压不垮 , 挤不着 , 摇不散”? 其实这是中阴的 , 是稳似劲松的具体表现 。 原地一站 , 对方大力推来 , 是阳刚的表现 , 我若用刚以暴制暴那不是拳所追求的 。 练好了拳 , 其身体骨架是健康的表现 , 经得起别人的折腾 , 愉快的折腾能得到桩架的稳定性 , 能够承接大的推力而不动步 , 有了沉劲像山一样稳 , 上虚下实 , 有了稳定性 , 才有太极十三势之“定” , 推手时才有自信心 。 太极的桩架是要经过训练 , 才能培养出来的 。 太极拳软如锦锻是能够做到的 , 干万不要死顶硬抗 , 中轴要竖正 , 脊柱柔软而有弹性 , 膝坚实有力 , 能够立地生根 , 守中用中 , 能够接地气 , 借大地的能量 , 才是真的松下来了 。 1、推不动: 施力者推我的腹以上 , 颈以下任何部位 , 使他的着力点与我之接地点贯穿 , 其力通过该处进入我身 , 我全身放松 , 此力不在我体内停留 , 我身体仅起传递作用 , 使该力通过脚跟传入大地 , 我之两脚不动步 , 此式是“内功训练之对劲法”的应用 , 推我身体如同推大地 , 俗称“推不动” , “接地气” , “过电” 。 要求练好桩功 , 打通任脉 , 通过身体的构架把对方攻你的劲传递到脚后跟 , 再通过大地的反坐力传到脚后跟发出反弹之力作用到对方身上 。 “推不动”表面看起来是顶 , 其实不是顶 , 是一种弹性的接触 。 掌握了“推不动”的功夫 , 身材比你高大 , 生猛后生之力推来 , 你才会心闲神定 , 化之于无形 。 掌握了推不动的功夫 , 当你知道自己“通了” , 就真的“松”了 。 不然还是没有“松” , “通”是一个很实在的感觉 , 得到了就知道 , 已表示你的太极拳有根了 。 2、拉不动: 施力者推我不动步时 , 会改变推力的方向 , 两手拉我的肩、脖、臂等部位 。 一些初学者或顶力较大者 , 因自己的顶力比推者的力还要大 , 看似也推不动 , 但这个推力突然改变方向变为拉力时 , 借对方的惯性很容易将其向前拉动步 。 这表明受力者还没有真正掌握“推不动”的功夫 。 对手拉我时 , 我背要拔长 , 脊柱拉长柔软而有弹性 , 督脉要打通 , 我之传力方向是从接触处传到前脚入地而去 。 3、压不垮: 施力者从上向下压 , 我中轴要竖正 , 头虚灵顶劲 , 正气浩然 , 顶天立地 , 膝坚实有力 , 两腿有弹性 , 将其来力传入大地 , 能立木承干斤压之不垮 。 4、挤不着: 也叫“推不着” 。 施力者在我身上用不出力 , 或作用力不大 , 推不实在 , 推不到着力点 , 接触点都通过身体进行了走化 , 化解时我两脚也不动步 。 练拳得法后 , 身体像一个球体 , 能心气下降 , 气沉丹田 , 骨升肉降 , 骨肉分离 , 含胸拔背 , 松腰转胯 , 气能鼓荡 , 神能內敛 , 对手之挤劲、推劲看似在我身上 , 其接触点随其来力变化 , 沾就是走 , 走就是沾 , 如水上按葫芦 , 不容易使上劲 , 其劲推不实在 , 别人即便是发出一个劲 , 我也能够把这个劲吞掉 。 或者稍微吞进一点 , 身高力猛者纵有干斤之力叫他仅能用出几斤力来或用不出力来 , 随时随地断其根 , 使其两脚打滑借不了地的反作力 , 真个叫英雄无用武之地 。 “推不着”是太极的本来面貌 。 这也是很多太极高手追求的“空空如也”、“摸不着对方的劲路 , 掌握了“”推不着”的功夫 , 是表示你的太极拳有“虚无”了 。 5、 摇不散: 施力者扶着我之肩 , 腰 , 胯 , 臂等部位 , 左摇右晃 , 又推又拉又摇 , 我沾粘连随 , 不动步化解 。 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 , 要抜起一棵大树 , 须挖掉树干周围的泥土 , 斩断须根 , 左右摇晃 , 这样较容易拔起大树 。 经过“摇不散”的训练 , 习者脚下之根更活 , 更加根深蒂固 , 腰更松活 , 久之上更虚无 , 下更稳沉 , 成“不倒翁” 。 用语言解释我只能讲到这些了 , 如若还不明白 , 只能用肢体语言解释 , 来我这里亲身体会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