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劲”的四个阶段学练 传承国粹,彰显太极神功-记“太极明师”李驻军( 二 )


洪老先生首先在拳学上提出了公转与自转 , 并赋予了它合理科学的练习方法和运用方法 。 公转就是划圈 , 在练习“划圈”时 , 眼看固定目标 , 以侧马步站立 , 立身中正 , 尾骨微微外翻 。 这样 , 小腹的下侧斜向里收 , 不但气能自然沉于丹田 , 大腿根内侧的两条大筋也自然松开 , 裆(会阴部)也自然开圆 。 洪式要求身体的总重心应在小腹——丹田 , 要求随遇平衡 , 所以腰只许在中间左右旋转 , 而不许摇摆、移动 , 因此 , 不可能有公转 。 一般身体向左或右转体45° , 当身体旋转超过45°时 , 身体旋转的角度随之放大 。 另外加上脚尖随身体的转动外摆或里扣 , 而上下相随 , 使身法中正安舒 , 时时保持重心的平衡 。 手臂的自转分为顺、逆(里、外) , 凡顺缠时手上翻 , 要小指内钩 , 大指外碾;逆缠下翻时 , 要大拇指内裹 , 小指向外上挑 。 无论顺缠还是逆缠劲都围绕着中指旋转 , 洪式拳称作“中指领劲” 。 腰部的自转带劲 , 手臂的公转与自转配合 , 双腿的顺缠和逆缠 , 膝部的一提一落 , 其整体配合之精妙 , 让人叫绝 。 这种巧妙配合产生的力就是螺旋劲 。 陈鑫在其著作“陈氏太极拳图说”中提出什么是太极拳 , 并说:“太极拳 , 缠法也” 。 但没有说明具体练法 , 洪老先生说:“太极是朋劲 , 动作走螺旋” , 可谓一语道破太极真谛 。 (注笔者自悟:整身力再好 , 没有螺旋力你也打不起人来 , 你只是撞人而已 , 大师们不肯说出来罢了或根本说不清)驻军老师严格遵循了师训、师教进行育人 , 授人以理法 , 渡人之迷茫 。
几天的接触和实践以及众多的青年学员的细微反映让我感觉到:驻军老师对洪老先生及何淑淦、韩保礼两位老师所传授的洪式拳法的修为在洪式这一流派的第三代中已达到了较高的造诣更成为青年一代的拳学偶像人物 。 教学第四天进入高潮 , 为了让学员掌握好各个招式的用法 , 李老师开始逐招拆解 。 正好河南商丘孔德恒先生来看望驻军老师 。 孔是驻军先生在河南商丘培训班的学生 , 学洪式拳快两年了 , 但他学习太极拳的历史已有10多年了 , 他以前是学混元陈式太极拳的 。 李老师请他作陪练 , 为了保护试验者 , 李老师安排学员在孔的身后铺了好多垫子(学习班在菏泽亚龙健身俱乐部进行的) 。 推手以朋、挤、按等打轮的方式进行 , 在李老师的手里 , 孔先生好象一个玩具 , 一会儿被发或仰面摔倒或倒地后一个后滚翻 。 有一次驻军老师一个采带发力 , 孔先生竟然向前跑出去几米远才止住步;然后李老师又示意孔可以随意进攻 , 但无论孔先生如何进攻 , 最后的结果不是被抛出 , 便是被拿摔在地上 。 孔先生几个回合下来坚持不住了 , 不知为什么他一眼望到了我 , 请我替他陪练 。 我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 虽然我身高与李老师差不多 , 体重也有70公斤 , 但这几天下来我深知先生的功力 , 他跟我交手简直就是大人和小孩之间的游戏 。 我上前同先生说好不准先生擒拿和发力 , 但交手后照样是倒地后做出了不少自己无法控制的动作 , 如倒地后向后滑后滚翻、双膝跪地、跳起等 , 我的感受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由自主的现象呢?是因为一旦先生的力传到你身上 , 做出不由自主的动作来 , 是为了卸力 , 如果卸不出去 , 身上会很难受的 。 就如同我们快步跑时 , 突然脚下一绊 , 你会随力奔跑或翻滚倒地 。 孔先生为什么跑那么远才停下 , 如果他不跑脸会栽在地上的 , 只不过这种力是由先生控制罢了 。 如你不去亲身试验 , 你根本不会相信 , 但是 , 李先生用力之巧妙 , 确实让人叫绝 。 当今但凡讲太极者 , 大都必讲阴阳八卦之学 , 让人听起来很难或根本听不懂 , 你越听不懂大师们才越感到自己的神秘和法力无边 , 李老师则运用力学角度和受力方向加以说明 , 让你一听就懂 。 不必再拿八卦图去找什么乾、坎、艮、震 , 去对东南西北 , 破除了太极拳的神秘感 , 令人更容易理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