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劲”的四个阶段学练 传承国粹,彰显太极神功-记“太极明师”李驻军

师者 , 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今 , 据艺秘守而不传于弟子者有之 , 以己之昏昏而欲令人昭昭者有之,以拳功敛财者有之 , 以至令今之传统难现其光彩 。 而流传最为广泛 , 得道者更为稀少 , 当年无敌之雄风难现 。 究其因“名家、大师”多而明师寡矣!明其理法而又善教者更少 , 驻军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少有的明师 , 是为记 。
今年9月下旬一个偶然的机会 , 得知洪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李驻军老师“十?一”长假期间在山东菏泽举办“洪式太极拳首期全国培训班” 。 我本已对传统失去希望 , 但心底又对传统功夫的神奇“割舍难放” ,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曾走访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几位练习形意、大成、太极、浑圆功等拳派的名家拳友 , 恕我直言 , 许多功夫说的神奇 , 事实却让学者伤心 。 上辈的传奇功夫 , 现今成了某些人挣钱的金字招牌 , 自己到底继承了多少 , 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 现存的那些真正大家只能让我们这些工薪阶层的武迷“望门兴叹”了 , 我这次下决心做最后一次对传统功夫的探寻 , 如果还是“天桥把式”的话 , 从此免谈传统功夫 , 此行也就当做一次假期旅游吧 。
经过10多个小时的颠簸 , 我于9月30日凌晨2点30分到达菏泽 , 菏泽天气不好 , 下着小雨 。 驻军老师冒雨到车站迎接我和一位威海来的拳友(李老师为了接我们一夜都没有睡好) 。 驻军老师的热情让我非常感动 , 但并没有消除我心中的疑虑 , 可侧面我感觉到李老师对人的真诚 。
10月1日上午李老师开始讲课 , 他首先为学员讲了太极拳的传承、洪式太极拳的形成与发展及其风格特点、练拳与做人之间的关系等 。 随后开始进入正题 , 教学员进行洪式太极拳的基本学习----划圈 , 李老师说“划圈”是洪式太极拳的核心功法 , 它是以手部的自转运动形成一个椭圆形的运动轨迹 , 又称作“公转” , 公转又分为正反旋 , 平时都叫“正反圈” 。 划圈可以单手划 , 也可以两手同时划圈 , 在划圈时要配合腰裆转动 , 也就是腰裆劲 。 它是洪式太极拳缠法的体现 , 更是获得缠丝劲的根本 , 我想这也是李老师将它定位于“核心功法”的原因吧 。
为了让学员感受“划圈”的重要性 , 李老师开始让学员在他身上试手(李老师叫“试验”) 。 看到李老师主动找学员试验 , 我也有点惊奇 , 感到了李老师与一些大师的不同 , 因为我拜访了好多名家大师 , 当想向他们讨教一些技法时 , 他们从不给你机会 , 总是先下手打你 , 而失去了公平 。 我想机会来了(我这次来也是为了看一下李老师的太极功夫是否真的象传说中的那样厉害) , 因为大多数学员都是有功底的 , 刚好也是对李老师的一个检验 。 我先在一旁观看 , 第一上去试验的是一个来自青岛胶州叫蒋猛的学员 , 有20多岁 。 就在他一拉架子的瞬间 , 李老师一进步 , 一个看上去象正圈的挤法 , 右手放在左手的手腕部配合着左手走了个双里缠 , 就在接触蒋猛身体的一瞬间 , 蒋猛已经飞出3米远 。 李老师快捷的身手和发人的效果引发了大家的兴趣 , 纷纷上前同李老师动手试验 。 更令我不解的是 , 不管对手练拳时间长久、体重多大 , 就在试手者发力时都会在他的一个微小的转动中双脚离地或往上一跃 。 我以为是安排好的 , 就提出试一试 , 于是伸出右手往他身上“叭”一按 , 突然两脚一跳往后退了两步 。 李老师一笑 , 我再次伸出双手猛一按 , 这次弹的更高 , 要不是李老师一伸手把我拽住 , 我会摔出很远 。
我十分惊奇 , 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李师解释说这就是太极拳的螺旋力 , 来力越大反作用力越强 。 比如一个飞速旋转的车轮 , 你用石子去投它 , 你用的力越大、速度越快 , 它被弹出去的速度也就越快、距离越远 , 就是这个道理 。 初试身手让我十分兴奋 。 怎样才能求出这种螺旋力呢?带着问题我询问了李驻军老师 。 他解释说:洪式太极拳有一套严谨、精妙的训练方法 , 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并加以刻苦练习和实践 , 人人都能掌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