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意不用力的锻炼 , 一则能逐渐去掉本身原有的硬力僵劲 , 使全身筋、皮、肉、骨、肌、腱、韧带尽可能地得到放松、松开、伸拔、拉长和舒展;同时 , 由于伸筋拔骨而使内气通于经络 , 筋肉离骨而使内气 充于肌肤 , 骨节开张而使内气敛于骨髓 , 由柔顺而渐人沉着 , 周身形成富有弹性的搠劲 , 外柔而内刚 。 所以 , 以意行气心为主的要领是太极拳运动的运行法则 。
太极之道即中庸之道 , 不偏不倚 , 无过无不及 。 拳虽小道 , 而本于太极正道 。 无论于内于外、于神于形、于体于用 , 凡一阴一阳都要择中而行 , 一开一合都要择中而运 , 一收一放都要由中而发 , 一虚一实都要居中而换 , 一动一静都要从中而变 , 总之都要以中和之道而行之 , 使全身上下中气贯通 , 周身内外一气流转 。 无所偏倚则不惧他人推倒 , 无过无不及则不犯顶、匾、丢、抗之病 , 中气贯足则物来无不顺应 。
不偏不倚 , 无过无不及即“中正”之谓 。 “打拳原是备身法” , 中正在身法上的体现就是立身中正 , 无所偏倚 。 自顶而踵上下一线 , 周身内外左右平准 。 其中以躯体的中正为主 , 四肢的中正虽为辅而又左右着躯体的中正 。 因此中正是全身的中正 。 人体有三节之分 , 上肢为梢节 , 躯体为中节 , 下肢为根节;全身又有五弓之备 , 两臂是两张弓 , 两腿是两张弓 , 躯体是一张弓 。 若能使三节贯穿成一节 , 五弓齐备而合一 , 则全体中正不偏也 。
其一在于“头正项竖、虚领顶劲” 。 头为六阳之首 , 一身之主 , 头正则身躯自然中正端凝;项竖则脑后二大筋自然竖直 , 脑后二大筋间乃佐中气上下流通之路;顶劲虚领则全体精神自然领起 , 中气贯注神贯顶 。 虚者 , 虚虚领起 , 惟意思而已 , 不可过亦不可不及 , 过则气留于脑中 , 不及则气滞于胸中 , 久之皆成病 。
其二在于“胸空腹实 , 上虚下实” 。 心要虚静 , 胸要松空 , 心虚则胸空 , 胸空则横膈膜下降 , 左右两肋下沉 , 腹部自然充实;气沉于丹田则上虚下实 , 上体松活圆转 , 下体固若磐石 , 而又平心静气 , 则浊气自然下降至足底 , 清气自然上升至顶心 , 清升浊降 , 阴阳分清 。
其三在于“塌腰敛臀、脊柱竖直” 。 腰为上下体之枢纽 , 腰要松又要虚 , 腰能松虚而后能塌;塌腰又须敛臀 , 臀部不收敛便不能塌腰;敛臀勿忘提会阴 , 会阴上提下不漏气;塌腰敛臀则腰劲下贯 , 上体虚 , 中部活 , 下体沉稳 , 全体之劲能合于丹田;敛臀则骶骨有力 , 尾闾中正 , 配合虚领顶劲 , 则脊柱自然竖直对准 , 后腰命门处自然开张 , 中气贯于脊中 , 上自百会 , 下达会阴 , 如一线穿成 , 则身弓备也 。
其四在于“两肩松开 , 沉肩坠肘” 。 两臂能否圆转全在两肩 , 肩为臂之枢纽 , 两肩不能松开 , 则转关不灵;两肩应放松下垂 , 功久骨缝自开 , 两臂如在肩上挂着一般 。 中气贯注于两肩骨缝之中 , 则能沉肩 , 由两肩骨缝而行于两肱之中 , 则两臂沉着虚灵;沉肩必须坠肘 , 肘不下坠则肩不得沉 , 气上浮而不得力 , 周身之劲合不住 , 且影响躯体之中正;坠肘有助沉肩 , 肩、肘、手三节能节节贯通 , 达于指梢则臂弓备也 。 总而言之 , 无论两臂两手如何运转 , 或上或下、或左或右 , 都要沉肩坠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