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意领气、以气催形的复合型运动 。 学习就像学习中国书法一样 , 门槛虽低 , 精通却难 , 需要遵循规律 , 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训练 。 练习太极拳必须经过塑形、导气、求意三个阶段 。 塑形既是开端 , 又是结果 。 因为再深刻的道理也需要用外形来表现出来 , 只不过有的观众能看懂 , 有的看不懂而已 。
什么是塑形?
所谓塑形 , 是让拳架外形更加符合太极拳动作要领规范 。 它是通过老师传授、自我纠正两种方法实现的 。 传统上把老师亲手帮学生塑形叫“捏架子” , 把学生自我塑形叫“盘架子” 。
为什么要塑形?
内气畅通 , 开合鼓荡是太极拳的中层 。 在此阶段 , 内气在意识的引导下在体内有序地周流循环 。 初学者为了获得这种感觉 , 必须先在体内为内气修通一条渠道 , 修渠的过程就是塑形 。 换言之 , 塑形可让劲路对正 , 进而让内气整合周身各部件 。 塑形塑得越好 , 内气周流就越顺畅 , 内功就越强 , 这就是具有几十年太极功夫的老拳师还需继续塑形的原因之一 。
如何塑形?
首先要把太极拳的动作要领烂熟于心 , 再根据这些要领反复检查自己 。 各式太极拳既有共同点 , 也有不同点 , 但大同小异 。 太极拳对外形的基本要求是 , 身法中正、沉肩坠肘、含胸塌腰、屈膝松胯、圆裆抓地、头顶悬、目平视 。 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 , 我总结了“太极拳动作要领六字诀” , 即:裆要“圆”、腰要“端”、胸要“含”、臂要“延”、轴要“转”、脚要“捻” 。 这六个字从下到上、从静态到动态 , 简明扼要地说明了的太极拳动作要领 , 易学易记 , 朗朗上口 。 当然 , 不同的太极拳种之间存在着细节上的差别 , 需要在日后塑形时留心 。 比如陈式太极拳的掌形是“瓦拢掌”、“柳叶掌” , 要求手指舒展且向后微微背去 , 大拇指根和小拇指根相合等 。
塑形的初级阶段是老师“捏架子” 。 该阶段老师是主角 , 学生是配角;老师是主动的 , 学生是被动的;老师像个雕塑家 , 学生就像雕塑家手中的作品 。 大家都知道 , 泥塑家塑造之前 , 先要用钢筋搭个架子 , 然后再往上面绑草 , 敷泥 , 之后再捏大形 , 最后刻划神情 。 老师给学生捏架子时 , 步骤与泥塑类似 , 先把学生的骨架摆正 , 就像安装泥塑的钢架一样 。 这一关很重要 , 决定了整个大形 , 要倍加注意 。 然后调整各个关节的松紧程度 , 放松学生的肌肉 , 用语言引导学生的思维 , 让学生感受体内产生的微妙变化---那形成内气的萌芽 。
塑形的另一种方式是自我“盘架子” , 即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我纠错 。 这个阶段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 , 但是实践证明 , 学生往往不知道该怎样主宰自己 , 时常会有所反复 , 这几天收获蛮大 , 过几天又没了感觉 。 这种现象很正常 , 遇到后只有一句话“挺过去!” 。 这里给大家推荐几点自我纠正的好方法 。 一是对着镜子练 , 可以很快发现自己的问题 , 再结合老师的要求去纠正自己 。 很多人在刚刚跟着老师学拳的时候 , 总觉得自己的拳架蛮标准的 , 和老师的一样 , 一旦面对镜子 , 很快发现会很多问题 。 比方挺胸撅臀、挑肩架肘、跪膝等毛病最为常见 。 这是因为在跟着老师练习的时候 , 思想上认为自己已经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了 , 应该和老师的完全相同 。 第二 , 在所有的定势时 , 反复检查自己按照“太极拳六字诀”反复检查对照 , 是否做到了“沉肩坠肘、含胸塌腰、屈膝松胯、圆裆抓地、头顶悬、目平视”等要领 。 这些要领是相互关联着的 , 要同时体现在每一个拳势动作中 。 如果有一个要领没有做好 , 将会影响到其他动作要领的实现 。 例如挺胸就必然导致撅屁股 。 三、多拍录像 , 反复看 , 找差距 。 四 , 多上网看看名人影像 , 体会其中的味道 。 需要说明的是 , 并非每一位名人的拳都好;并非最有名的人每一个动作都好 , 需要辩证地看待 。
推荐阅读
- 竞技推手训练法 太极拳系内家拳,力出于骨
- 试谈裆走锅底型的体会 太极拳是超常功夫
- 从三位太极拳宗师的经历看太极拳的灵魂 太极拳-胯是大拳头
- 从出汗看练习太极拳的层次 太极放松真谛
- 太极拳“裆”部的运行轨迹 螺旋走劲调整气血
- 分手了该怎么挽回,分手后男方寄东西套路
- 女性警惕私处五种异常症状 小心患上炎症
- 女性警惕六大养生误区 长期用冷水刷牙
- 林墨根太极内功 太极拳的转腰功
- 太极拳练“过”会伤身短命的 正骨开腰得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