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时, 凡是身体重心从偏于一脚移至另一脚的过程中, 裆的移动路线可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是走上弧线, 像搬移物品似的, 先向上搬起来, 再移到位放下;第二种是走平直路线, 像推开桌上的茶杯, 使其水平移动;第三种是走下弧线, 像钟摆、像波浪、像荡秋千, 先荡下去, 再荡上来 。 按的运动特点来说, 前两种都是错误的, 只有第三种才是正确的 。 因为只有裆走下弧, 才有利于意气向下松沉, 而向下松沉是贯彻“地心为第三主宰”的拳论, 是借地心引力行拳之法 。 松沉劲是的万劲之源、万法之根, 是体松心静、动作轻灵、蓄劲发劲、健体以及用意不用力之必需 。
裆是左右两胯合成的上拱形内弧 。 裆的核心穴位叫会阴 。 向左右, 会阴穴连结着两胯的耻骨下支, 掌管着两胯的开合 。 向下, 会阴穴是下肢意气进出丹田的通道 。 向上, 会阴穴经尾闾通达脊柱, 是人身督脉的起点;经丹田通达命门, 具有辅助腰脊发挥主宰功能的作用;经过体内通达头顶百会穴, 以提顶吊裆的形式贯通上下, 维持立身中正 。 裆走下弧移重心, 绝不是裆的局部动作, 而是配合全身开合交替、虚实交换的整体运动 。
裆走下弧线移动到两脚正中间时, 也刚好走到了下弧线的最低点 。 此点之先裆所走的是下坡路, 称之为先半弧;此点之后裆所走的是上坡路, 称之为后半弧 。 裆走不同弧段时对身体各部位的牵拉是不一样的, 各部位也应随之做不同配合 。
腿脚:裆走先半弧时, 实脚侧应按脚、膝、胯的顺序放松;尽管实脚是向下松踏, 但地气是自脚底涌泉穴向上, 沿腿升到腰裆一段 。 裆走后半弧时, 腰裆之气沿另一侧胯、腿沉到新的实脚之下地中 。 腿脚是人体与大地交换能量的通道, 通过气升气降变换腿脚的虚实, 是有意识将地心引力和地面反作用力引入体内并推动行拳的基本方法 。
肩臂:裆走先半弧时以向下松沉为主, 肩似挂在颈椎上, 臂似挂在肩上, 肩臂随同两肋皮肉向下松垂, 能感受到它们的重量 。 裆走后半弧时, 两肩松沉虚腋撑开, 顺肩送臂, 伸臂送手, 节节伸开 。
裆胯:裆走先半弧时, 会阴穴向下放松平展, 一能带动上体向下放松;二能迎接脚下升来之气进入丹田;三能松开两侧耻骨下支, 使两侧大腿根像鸟展翅似的撑开中微有上腾之意, 以助地气上升 。 裆走后半弧时, 会阴穴向上收缩, 一是送别向下的两腿意气;二是推动裆劲上升, 经体内直通头顶, 与向上伸脊一起, 推动向上伸腰、拔背、伸臂、竖颈、顶头;三是牵扯动两侧耻骨下支向内收合, 是两胯外侧的股骨顶部位像鸟收翅似的内收下落, 以助腰以下气向下行 。 会阴穴的下松与上收, 是移重心时裆走下弧的基本标志 。 会阴升降, 与脊柱的意气走向是一致的, 与胯、腿、脚的意气走向是相反的 。 会阴穴的调整, 具有辅助丹田运气和腰脊伸缩的内涵深意 。
脊柱: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等一长条, 是人体的大梁和中枢 。 裆走先半弧时, 脊柱要整体放松, 大椎以下一节一节地向下松垂, 松到尾骨, 通到会阴, 与会阴向下放松相一致 。 脊柱松垂得好时, 像是大椎穴提着的一串珠链下端断线, 粒粒珍珠鱼贯而落 。 裆走后半弧时, 随着会阴向上收缩, 脊柱从尾骨开始, 一节顶一节地向上撑顶, 顶到腰时伸腰, 顶到背时拔背、顺肩, 顶到颈时竖颈、顶头 。 椎骨的下一节顶了上一节之后, 立即复归下沉 。 特别是尾骨与骶骨, 更要如此, 稍向腰顶, 应立即回复下沉状态, 以其向下沉坠的反作用力, 支持腰以上各节继续节节向上伸延, 使整条脊柱上下对拔拉长 。 脊骨节节上顶的感觉, 像毛毛虫向上爬, 像管中水向上涌, 如伴有转身动作时, 还像蛇上树, 或像向上拧螺丝 。
推荐阅读
- 太极 内转丹田 太极拳的境界
- 太极拳运劲发力规律 跟杨振基老师学拳
- 杨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的不同 传拳不传步
- 发劲与不发劲的差异 太极拳内劲密探
- 杨式太极拳的掌应该是怎样的? 杨式太极拳的步法
- 李雅轩:名家发劲的神态 太极拳的步
- 内外合一上下随 浅谈太极拳的“含胸”与“气沉丹田”
- 谈谈对太极拳中定的认识 关于太极拳中的意、气、身
- 太极拳科学的练法 太极松功如何修炼
- 太极拳修炼关键在于神能驭气 黄元秀先生谈杨家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