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尚书是谁写的,《尚书》简介( 七 )


《尚书》用散文写成,按朝代编排,分成《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 。 它大致有四种体式:一是“典”,主要记载当时的典章制度;二是“训诰”,包括君臣之间、大臣之间的谈话和祭神的祷告辞;三是“誓”,记录了君王和诸侯的誓众辞;四是“命”,记载了帝王任命官员、赏赐诸侯的册命 。 《尚书》使用的语言、词汇比较古老,因而较难读懂 。
流传至今的《尚书》包括《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两部分 。 《今文尚书》共二十八篇,《古文尚书》共二十五篇 。
谁保护了《尚书》? 今文尚书
按《汉书·艺文志》的说法,经过孔子整理编纂,形成了有百篇的《尚书》 。 秦始皇焚书时,秦朝博士伏生(伏胜)将《尚书》偷偷藏于壁中 。 秦末兵祸大起,伏生流亡;待西汉建立,天下重新安定下来,他返回故乡,发现所藏“亡数十篇”仅剩下29篇(纬书说28篇) 。 之后朝廷派遣晁错去听伏生(当时已九十多岁)讲授,以汉代当时使用及流通的官方文字隶书来纪录,所记录下来的本子就称为《今文尚书》 。 另外,有河间女子献《太誓》(《泰誓》)一篇,被并入伏生所传之29篇中 。 。
伏生将他对《尚书》的解释传授给欧阳生(欧阳和伯)与张生,张生将之传授至欧阳高、夏侯胜(大夏侯)、夏侯建(小夏侯),为今文尚书授受之三家 。 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立欧阳氏为学官;汉宣帝石渠议奏之后,三家皆立为学官 。
东汉之十四博士包括了欧阳氏、大小夏侯三家,如今均已亡佚失传,今日可从熹平石经残石与复原去推测欧阳氏本的面貌 。
古文尚书
《汉书·艺文志》提到:“《古文尚书》出孔子壁中 。 武帝末,鲁共(恭)王坏孔子宅……而得《古文尚书》 。 ”这批尚书以先秦蚵蚪文记载,难以解读 。 后来孔安国取得这本子,与官方已有的《今文尚书》29篇对照,多出16篇,异文七百多处,是真正珍贵的先秦文献 。 汉武帝时,孔安国的后代或学生将此本交给了官方,刘向称之为“中古文”,史记中的孔安国本应该就是指这一版本 。
《古文尚书》开始传习于民间,势力较小 。 汉平帝时,刘歆对比了古文和今文区别之后,倾向古文学,建议朝廷把各种古文经书都立于国学,引起了古文和今文的大论战 。 东汉时,完整的孔安国本已失,杜林在河西获得了《古文尚书》之漆书1卷,这一古文本其篇数和今文尚书篇数相同皆29篇,但没有孔安国传本所多出的16篇 。 东汉末年起,贾逵、马融、郑玄等经学大家为漆书本作注,积极提倡,学习者逐渐增多,在学术界才逐渐取得优势 。
伪古文尚书
东莱张霸将《尚书》的二十九篇重新整合,又以《左传》、《尚书序》作为首尾,共计一百零二篇,史称《一百零二篇尚书》 。 但随即被发现此乃仿古伪造之书,张霸被下狱,而本伪造尚书也在流传一段时日之后,失传亡佚 。
西晋永嘉之乱时,晋朝皇家所藏图书遭到严重损失 。 欧阳高、大小夏侯三家的《今文尚书》全部丧失,这使得从伏生流传下来的《今文尚书》经文、注疏均失传,于是郑玄所注的杜林漆书本《古文尚书》也就成为了当时主要的版本 。 东晋元帝时,豫章郡太守梅赜又献上一批经文,其中有58篇的自称传自于失传多时的孔安国《古文尚书》,包含《今文尚书》与杜林漆书之33篇外(原29篇被拆为33篇),又多了25篇《古文尚书》的篇目,并带有传说由孔安国所作之《传》(故此版本后来被称作《伪孔传尚书》) 。 唐代学者对此深信不疑,采用其作为官方版本,孔颖达奉敕撰成《尚书正义》,并刻入开成石经中,成为日后科举取士的标准版本,这使得这部《伪孔传尚书》自此代替了郑玄注本,影响千余年,也使得真正来自孔壁本的《古文尚书》(郑注漆书本)最终完全失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