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麻疹怎么治疗,病毒性皮疹特点图片


麻疹如何治疗?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 , 是由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 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 , 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 , 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 , 甚至伴随终生 , 顽固性瘙痒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睡眠、工作、心情等产生了严重影响 。
专家称 , 最近6年 , 我国荨麻疹患病率从15%升高到25% , 患病人数增加了1亿 。 可见荨麻疹发病规模之广 , 损害也相当大 。 尤其是寒冷的冬季 , 呈现在身上的荨麻疹 , 瘙痒红肿 , 越抓越痒 , 苦不堪言 。 为什么会这样?
荨麻疹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的肠道免疫系统是对抗肠内坏菌的最前线 , 因为肠道的表面积最大 , 接触外来的细菌也最多 , 肠道的基本功能是吸收食物的养分 , 由于养分是维持身体健康的主要来源 , 因此 , 肠道免疫防御系统必须能够分辨养分和细菌 , 好让食物的养分顺利通过小肠的黏膜 , 不会被免疫系统排斥 , 而达到防御与吸收的双重效果 。
当我们的肠道免疫系统在感知到细菌逼近时 , 免疫细胞就会分泌出免疫球蛋白A(IgA)去攻击细菌;而如果是遇到食物成分接近时 , 则会自动分泌出免疫球蛋白E(IgE)或G(IgG) , 当免疫球蛋白E分泌过多时 , 就会引起过敏反应 。
在肠道免疫系统中 , 存在一种“免疫耐受”机制 , 会抑制免疫系统随便就针对食物成分而分泌会引发过敏反应的免疫球蛋白E(IgE)或G(IgG) 。 而过敏的人 , 就是因为“免疫耐受”机制出现问题 , 所以吃到特定的食物时 , 肠道免疫系统便会分泌过多的免疫球蛋白E(IgE)去攻击该食物成份 , 于是就产生了荨麻疹 。
荨麻疹是典型的IgE介导型 , 由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所致 。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了风团 。 血管扩张引起红斑、炎症介质刺激感受器引起瘙痒 。 经典学说是抗原与皮肤肥大细胞表面受体上的特异性IgE结合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 , 目前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研究最多的是IgE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学说 , 已有足够的依据证明:多数荨麻疹患者的体内存在能够使皮肤肥大细胞或嗜碱细胞脱颗粒的功能性抗IgE受体的抗体和抗IgE抗体 , 血清免疫学检查总IgE高出正常 , 或嗜酸性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偏高 , 通过对皮肤组织提取液的检查 , 发现皮疹和非皮疹区的组胺水平均增高 , 组胺释放因子能使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活化释放组胺 。
科学证明:荨麻疹患者免疫系统IgE免疫球蛋白 要比正常高出1-10倍 , 这些高出的IgE会紊乱人体的免疫系统 , 使其产生敏感性体质 , 从而导致荨麻疹的产生 , 从而强化荨麻疹免疫防御机能 , 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
患有荨麻疹怎么办?
1、远离过敏原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 , 想要把病情尽快的控制住 , 想要预防荨麻疹的复发 , 就要找到自己的过敏源 。 最好能够去医院检查一下自己的过敏原是什么 , 只有尽快的找出过敏原 , 生活中远离这些过敏原 , 荨麻疹才不会复发 。 生活中的过敏原多种多样 , 如果只凭自己寻找 , 落实起来是很麻烦的 。
2、改善过敏体质
传统治疗荨麻疹往往不能把握病因针对性治疗 , 多采用以内服抗组胺药物 , 皮质激素类药物临时抑制为多 , 长时间或大剂量外用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 , 会成瘾导致药物依赖性 , 最常见的是用药后病情好转 , 一旦停药后 , 用药部位原发病变加重 。 建议通过免疫调节过敏体质 , 减少荨麻疹反复发作的次数 。
现代医学通过对荨麻疹的研究发现 , 补充抗过敏益生菌可以从内在改善过敏体质 。 荨麻疹患者的根本病因就是患者体质问题及免疫球蛋白(IGE)分泌失衡 , 其后果就是IGE值高 。 我们在治疗中就要从根本着手降低IGE值 , 平衡免疫球蛋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