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心电图,如何看懂心电图报告单


如何学会初步看心电图? 心电图是由一系列的波组所构成, 每个波组代表着每一个心动周期 。 一个波组包括P波、QRS波群、T波及U波 。 看心电图首先要了解每个波所代表的意义 。
(1)P波:心脏的激动发源于窦房结, 然后传导到达心房 。 P波由心房除极所产生, 是每一波组中的第一波, 它反映了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 。 前半部分代表右房, 后半部分代表左房 。
(2)QRS波群:典型的QRS波群包括三个紧密相连的波, 第一个向下的波称为Q波, 继Q波后的一个高尖的直立波称为R波, R波后向下的波称为S波 。 因其紧密相连, 且反映了心室电激动过程, 故统称为QRS波群 。 这个波群反映了左、右两心室的除极过程 。
(3)T波:T波位于S-T段之后, 是一个比较低而占时较长的波, 它是心室复极所产生的 。
(4)U波:U波位于T波之后, 比较低小, 其发生机理未完全明确 。 一般认为是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 。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1)P波:呈钝圆形, 可有轻微切迹 。 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 振幅不超过0.25毫伏 。 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 aVR导联倒置 。 在Ⅲ、aVL、V1-3导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 。 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 常表示心房肥大 。 P波在aVR导联直立, 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 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 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 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
(2)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 。 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2~0.20秒 。 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 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 其PR间期越长 。 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 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 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
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 儿童为0.04~0.08秒 。 V1、V2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 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 。 QRS波群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
②QRS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导联R波不超过1.2毫伏, aVF导联R波不超过2.0毫伏 。 如超过此值, 可能为左室肥大 。 aVR导联R波不应超过0 .5毫伏, 超过此值, 可能为右室肥大 。 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R+S或Q+R的算术和)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 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损害, 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等 。 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 并无意义 。
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 RV1一般不超过1.0毫伏 。 V5、V6导联主波向上, 呈qR、qRS、Rs或R型, R波不超过2.5毫伏, R/S>1 。 在V3导联, R波同S波的振幅大致相等 。 正常人, 自V1至V5, R波逐渐增高, S波逐渐减小 。
(4)Q波:除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外, 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波的1/4, 时间不超过0.04秒, 而且无切迹 。 正常V1、V2导联不应有Q波, 但可呈QS 波型 。 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 常见于心肌梗塞等 。
(5)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J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水平线称为S-T段 。 正常任一导联S-T向下偏移都不应超过0.05 毫伏 。 超过正常范围的S-T段下移常见于心肌缺血或劳损 。 正常S-T段向上偏移, 在肢体导联及心前导联V4—6?不应超过0.1毫伏, 心前导联V1—3不超过0.3毫伏, S-T 上移超过正常范围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等 。
(6)T波:T波钝圆, 占时较长, 从基线开始缓慢上升, 然后较快下降, 形成前肢较长、后肢较短的波形 。 T波方向常和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 在Ⅰ、Ⅱ、V4-6导联直立, aVR导联倒置 。 其他导联可直立、双向或倒置 。 如果V1直立, V3不能倒置 。 在以R波为主导联中, T波的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心前导联的T波可高达1.2~1.5毫伏 。 在QRS波群主波向上的导联中, T波低平或倒置, 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