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儿子能静心攻读 , 光宗耀祖 , 李渔母亲学孟母“三迁教子” , 将李渔安置到李堡镇上的一座“老鹳楼”里读书 。 但正当李渔在书山学海中奋读攻研、学有所成的时候 , 他父亲因病不幸去世 , 家庭突然失去顶梁柱 , 全家人顿陷困境 。
迫于生计 , 也因自己要回原籍浙江参加科举考试 , 李渔决计扶柩回乡 , 回到故乡兰溪夏李村 , 这年 , 李渔十九岁 。 同年 , 娶了距夏李村约十华里的生塘徐村(今属水亭乡)徐氏女为妻 , 并白头偕老 。 李渔多次出游 , 都靠她主持家政有方 , 得无后顾之忧 。 李渔在其作品中亲切地叫她“山妻” 。 父亲的去世更坚定了李渔谋取功名的决心 , 崇祯八年(1635年) , 李渔去金华参加童子试 , 一举成为名噪一时的五经童子 。 首战告捷 , 使李渔尝到了读书成名的甜头 , 他信心更足 , 读书也更加刻苦 。 崇祯十二年(1639年) , 29岁的李渔稳操胜券赴省城杭州参加乡试 , 他万万没有料到 , 自己竟名落孙山 。 科场失利的沉重打击 , 他满腹牢骚 , 在寄给同试落榜友人的信中写道:“才亦犹人命不遭 , 词场还我旧时豪 。 携琴野外投知已 , 走马街前让俊髦 。 酒少更宜赊痛饮 , 愤多姑缓读《离骚》 。 姓名千古刘蕡在 , 比拟登科似觉高 。 ”次年元日作《凤凰台上忆吹箫》叹功名不就:“昨夜今朝 , 只争时刻 , 便将老幼中分 。 问年华几许?正满三旬 。 昨岁未离双十 , 便余九、还算青春 。 叹今日虽难称老 , 少亦难云 。 闺人 , 也添一岁 , 但神前祝我 , 早上青云 。 待花封心急 , 忘却生辰 。 听我持杯叹息 , 屈纤指、不觉眉颦 。 封侯事 , 且休提起 , 共醉斜曛 。 ”
崇祯十五年(1642年) , 明王朝举行最后一次乡试 , 李渔再赴杭州应试 , 由于局势动荡 , 李渔途中闻警返回兰溪 。 不久 , 社会局势发生了根本变化 , 清朝的铁骑横扫江南 , 明王朝已成风雨飘摇之势 。 国难当头 , 自己求取功名之路化为泡影 , 此时的李渔心灰意冷 , 惆怅不已 。 这年的清明节 , 他在祭扫先慈墓时 , 百感交集 , 内心愧疚 , 长歌当哭:“三迁有教亲何愧 , 一命无荣子不才 。 人泪桃花都是血 , 纸钱心事共成灰 。 ”
不久 , 受新任婺州司马许檄彩之盛请 , 做了幕客 。 后又结识新任知府朱梅溪 , 两人志趣相投 , 来往甚为密切 。 一次 , 朱梅溪盛邀李渔去城东南隅的八咏楼赏景 , 并要他为此楼题联 , 以弥补该楼有诗无联的缺憾 。 八咏楼原名元畅楼 , 因齐梁时沈约的一首《元畅楼咏》而得名 , 唐代后改名 , 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之盛地 。 南宋李清照曾登临此楼 , 并作《题八咏楼》 。 因为有了前人的名篇 , 后人便不敢轻易吟诗撰联 。 李渔当即作了“沈郎去后难为句 , 婺女当头莫摘星”一联 , 令人拍案叫绝 。 朱梅溪命人制匾后悬于楼柱上 。 三年后 , 清兵攻入金华 , 楼遭灾 , 联遭毁 , 李渔也被迫离开金华回到了兰溪 。 清顺治三年(1646)8月 , 清军攻占金华 , “婺城攻陷西南角 , 三日人头如雨落” 。 功名不遂、身经战乱的李渔归隐故乡 , 回夏李居住 。 清廷颁布了剃发令 , 所到之处 , “留头不留发 , 留发不留头” , 李渔对这一伤害民族自尊心的暴行虽强烈不满 , 但为了保命 , 还是剃了 , 并自称为“狂奴” , 奋笔写道:“髡尽狂奴发 , 来耕墓上田 。 屋留兵燹后 , 身活战场边 。 几处烽烟熄 , 谁家骨肉全?借人聊慰己 , 且过太平年 。 ”
李渔自誉为“识字农” , 在伊山头的“先人墟墓边” , “新开一草堂” , 构筑了自己的乐园-伊山别业(即伊园) 。 伊园是李渔展示其园林技艺的最初杰作 , 园内经他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安排 , 构筑有廊、轩、桥、亭等诸景 , 自誉可与杭州西湖相比 , “只少楼台载歌舞 , 风光原不甚相殊 。 ”并写下《伊园十便》、《伊园十二宜》等诗篇咏之 。 “此身不作王摩诘 , 身后还须葬辋川” , 他决定学唐代诗人王维 , 在伊山别业隐居终生 , 老死于此 。 在这之前 , 他还写过《归故乡赋》 , 里面写道:“至乃鸡犬欢迎 , 山川相识 。 农辍锄以来欢 , 渔投竿而相揖 。 骚朋韵执 , 索佳句于奚囊;逸叟闲夫 , 访新闻于异国 。 家无主而常扉 , 草齐腰而没膝 。 燕迁旧垒之巢 , 鹊喜新归之客 。 虫网厚兮如茧 , 蜗迹纷兮如织 。 书破蠹肥 , 花稀棘密 。 妻颜减红 , 亲发增白 。 幸犹归之及今 , 悔长征之自昔 。 ”“男子生兮 , 弧矢四方 。 世莫予宗兮 , 盍归父母之邦 。 采兰纫佩兮 , 观瀔引觞 。 与鼎食而为萍为梗兮 , 宁啜菽而为梓为桑者也 。 ”深感行迈之艰 , 字里行间表露出了归隐之意 。 李渔非常关心村上的公益事业 , 以他为首在村口的大道旁倡建了一座凉亭 , 取名为“且停亭” , 并题联曰:“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 , 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 。 此亭此联一直为后人传颂 , 被列为“中国十大过路凉亭”之一 。 他还倡修水利 , 积极为首兴建石坪坝等四处堰坝 , 挖掘伊坑等沟渠六华里 , 使易旱的黄土丘陵地带形成“自流灌溉” , 改善了农田水利 , 村民至今受益 。 据《龙门李氏宗谱》载:“伊山后石坪 , 顺治年间笠翁重完固 。 彼时笠翁构居伊山之麓 , 适有李芝芳任金华府刑订厅之职 , 与笠翁公交好 , 求出牌晓谕 , 从石坪处田疏凿起 , 将田内开凿堰坑一条 , 直至且停亭 , 复欲转湾伊山脚宅前绕过 。 公意欲令田禾使有荫注 , 更欲乘兴驾舟为适情计也 。 ”石坪坝后人誉为“李渔坝” 。
推荐阅读
- 娱乐知识|刘禅是谁生的,刘禅生平简介
- 历史地理知识|贵阳家电批发市场在哪里,贵阳哪里有大型家电商场
- 历史地理知识|保定蔬菜批发市场在哪里,保定大韩江蔬菜批发市场
- 历史地理知识|小区化粪池都建在哪里,别墅小区化粪池都建在哪里
- 历史地理知识|姚家山景区在哪里
- 历史地理知识|射洪顺丰快递在哪里,射洪县万隆路顺丰快递地址
- 历史地理知识|武义千丈岩在哪里,武义千丈岩景区山路好开吗
- 历史地理知识|常州沃尔玛超市在哪里,常州有几个沃尔玛超市
- 历史地理知识|呼和浩特狗市场在哪里,呼和浩特狗市
- 历史地理知识|三国桂阳郡是现在哪里,三国时的蜀国管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