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李渔是谁,李渔杯是什么


李渔是谁?他哪年逝世 (1611~1679)中国戏曲理论家 , 作家 。 字笠鸿 , 号笠翁 。 浙江兰溪人 。 约1648年后 , 移家杭州 , 从事小说、戏曲创作 。 1657年前后 , 迁居金陵(南京) , 开设“芥子园”书铺 , 组织戏班 , 结交社会名流 。 亲自编戏、排戏 , 带领戏班往各地达官贵人门下演出 。 1677年再度由金陵返回杭州 。 因周游各地的创作、演出生活之经历 , 探讨和总结了戏曲艺术创作的规律、特点 。

李渔是一个咩人啊??? 李渔(1611-1680) , 初名仙侣 , 后改名渔 , 字谪凡 , 号笠翁 。 汉族 , 浙江金华兰溪人 。 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 。 18岁补博士弟子员 , 在明代中过秀才 , 入清后无意仕进 , 从事著述和指导戏剧演出 。 后居于南京 , 把居所命名为“芥子园” , 并开设书铺 , 编刻图籍 , 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 。 著有《凰求凤》《玉搔头》等戏剧 , 《觉世名言十二楼》《连城壁》(三者合集《无声戏》)等小说 , 与《闲情偶寄》等书 。
李渔的生平事迹是什么? 李渔(1611—1680) , 初名仙侣 , 后改名渔 , 字谪凡 , 号笠翁 。 生于雉皋(今江苏如皋) 。 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 。 18岁 , 补博士弟子员 。 后居于南京 , 把居所命名为“芥子园” 。 著有《凰求凤》、等戏剧 , 《觉世名言十二楼》、《无声戏》、《连城壁》等小说 , 与《闲情偶寄》等书
李渔扮演者是谁? 李渔出生时 , 由于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 , 此时“家素饶 , 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 。 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 , 使肩负以仕途腾达为家庭光耀门户重任的李渔放弃了这一追求 , 毅然改走“人间大隐”之道 。 公元1666年(康熙五年)和1667年(康熙六年)先后获得乔、王二姬 , 李渔在对其进行细心调教后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 , 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 , 收入颇丰 , 这也是李渔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个阶段 , 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丰产的一个时期 , 《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 。 1672、1673年 , 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 , 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 , 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见肘的困顿之中 , 经常靠举贷度日 , 1680年 , 古稀之年的李渔于贫病交加中泯然于世 。
说起李渔 , 一开始几乎是几个男人之间的谈资 , 稍稍有点隐私 , 关于如何挑选女人、关于《金瓶梅》的版本 , 诸如此类 , 以为都是秘不示人的 。 可是后来发现 , 喜欢李渔的人越来越多 , 不仅男人喜欢 , 连女人也很欣赏 。 是不是可以这么说 , 喜欢李渔 , 几乎出于男人的本能 。 因为李渔是一个热爱生活 , 并且生活得很艺术的人 。 而且他能够把生活的经验又很艺术地写成书 , 这也是他高出许多风流才子的地方 。 林语堂在谈到《闲情偶寄》这本书时说:“李笠翁的著作中 , 又一个重要部分 , 时专门研究生活乐趣 , 时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 , 从住室与庭院、室内装饰、界壁分隔到妇女梳妆、美容、烹调的艺术和美食的系列 。 富人穷人寻求乐趣的方法 , 一年四季消愁解闷的途径、性生活的节制、疾病的防治……”
李渔的戏曲论著存《闲情偶寄》词曲部 , 以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译、格局六方面论戏曲文学 , 以选剧、变调、授曲、教自、脱套五方面论戏曲表演 , 对我国古代戏曲理论有较大的丰富和发展 。 《闲情偶寄》除戏曲理论外 , 还有饮食、营造、园艺等方面的内容 。 李渔在给礼部尚书龚芝麓的信中说:“庙堂智虑 , 百无一能;泉石经纶 , 则绰有余裕 。 ……托之空言 , 稍舒蓄积 。 ”可见此书足能反映他的文艺修养和生活情趣 。 夏李村人多地薄 , “流寓于外者几三分之二” , 其族中不少人在江苏如皋古城经营药材 , 有“冠带医生”头衔的李渔伯父李如椿在如皋城内的药铺也开得红红火火 。 李渔父亲李如松在李渔出生后不久 , 便举家迁往如皋居住 , 以助其兄照顾生意 。 自幼聪颖的李渔 , 襁褓识字 , “四书”、“五经”过目不忘 , 总角之年便能赋诗作文 , 下笔千言 。 他每年在自家后院的梧桐树上刻诗一首 , 以警戒自己不要虚度年华 。 15岁时在梧桐树上刻的诗是:“小时种梧桐 , 桐本细如艾 。 针尖刻小诗 , 字瘦皮不坏 。 刹那三五年 , 桐大字亦大 。 桐字已如许 , 人长亦奚怪 。 好将感叹词 , 刻向前诗外 。 新字日相催 , 旧字不相待 。 顾此新旧痕 , 而为悠忽戒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