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邦真的是小人吗

历史上刘邦是怎么样人呢?31岁的刘邦回到中阳里村 , 当然无心务农 , 他要效法信陵君、张耳 , 广结豪强
历史上刘邦真的是小人吗
历史上真的有哪吒这个人吗?相传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之子 , 是佛教护法神之一 。毗沙门天王有五子(一说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 , 除了三太子哪吒之外 , 二太子独健也是神通广大 , 母亲是吉祥天女 , 姊妹也是天女 , 属佛门中之豪门之家 。
汉高祖刘邦不是流氓不是小人 。豪杰原本是“无赖” :
由于刘邦出身无赖 , 以行伍定天下 , 轻慢儒生 , 诛杀功臣 , 因而很少赢得历代正直文人的好感 。历代文人更是耿耿于怀:“世无英雄 , 遂使胥子成名!”“原来刘项不读书”;“偶因乱世成功业 , 更向翁前与仲争” 。在他们看来 , 刘邦平定海内 , 称雄天下 , 并不是靠品德和真功夫 , 而是由于他品性奸诈和历史提供的机遇 。其实历史地看 , 刘邦确有过人之处和领袖魅力 , 并非一般凡夫俗子所能企及 。刘邦毕竟不是一位草莽英雄 , 前人对刘邦最终获胜 , 成为汉高祖的原因多有分析 。刘邦驾驭全局、举重若轻的雄才大略 , 审时度势、因时而动的精确的判断能力 , 能屈能伸、趋利避害、出生入死、大厦倾于前而不惊的大将风度 , 不拘一格的用人术 , 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的气度 , 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纵观刘邦的一生 , 其成功的经验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
我认为他并不是小人 , 历来是成者王侯败者寇 历史历来是如此 哪个帝王的脚下不是踏着无数的骸骨 怎么说呢 你无法用好坏两个极端来描述一个人 大多人是中庸的、为己的 。也说不定以后项羽强大了会灭了刘邦呢
近日 , 收到一份《西部周末》 , 看到陈煜先生的《刘邦真的是小人吗》一文 , 颇有感触 。
《刘邦真的是小人吗》一文明显是针对王长华先生写的《刘邦与萧何君臣关系》一文的结论——“刘邦是个小人”发表的不同见解 , 写了许多 , 无非是想说明“刘邦不是小人” 。王长华先生的文章没看到 , 无法评论 , 但陈煜先生的《刘邦真的是小人吗》一文 , 委实不能信服 。
陈煜先生在文中写到 , “刘邦之所以不相信不放心萧何 , 多次处心积虑的试探萧何对他的忠诚程度” , 这句话连没读过书的山野村夫都会随口说出的下文 ,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陈煜先生却来了个“可以这样说 , 刘邦和萧何是同心同德”的结论 , 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些看似洋洋洒洒的文字 , 就是看不到刘邦与君子的内在关系 , 再如“(刘邦)在未成名时 , 他就懂得怎样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 “对于叛军谋反 , 他决不手软” , 对于“同心同德”的萧何 , “(刘邦)多次处心积虑的试探萧何对他的忠诚程度 , 实质上是为了防患于未然”等等 , 怎么看作者写的都是个小人 , 真是欲盖弥彰 。
其实 , 对于西汉高祖刘邦 , 史书写得很清楚 。
首先 , 关于刘邦的身世及其母怀上刘邦的经过 , 《史记》和《汉书》里均有类似记载 , 称:“高祖 , 沛丰邑中阳里人 , 姓刘氏 , 字季兴 , 父曰太公 , 母曰刘媪 。其先 , 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 梦与神游 。是时雷电晦冥 , 太公往视 , 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 , 遂产高祖 。”意思是说 , 刘母生刘邦前 , 曾在大泽的堤岸上休息小睡 , 正好碰上雷鸣电闪、天色阴暗 , 刘父前来寻视 , 却见一只蛟龙卧在妻子身上 , 不久刘母怀孕 , 生下了刘邦 。用常规眼光看 , 这个记载只能是神话传说而已 , 而绝非史实 。大凡开国皇帝的诞生 , 总会被后人编排出一些非凡的神奇故事来 , 以凸显皇帝出身高贵、皇权天授的命题 。但现在有学者据此认为 , 刘邦其实是非婚生子 , 也就是说是个私生子 。为何?《史记》讲刘邦生得仪表非凡 , 却不讨其父亲太公的喜欢 , 常被指责为“亡(无)赖” , 不能“治产业” 。“及壮” , 也就是到了30岁 , 才与好友一起“学书” , “试为吏 , 为泗水亭长” 。他的成长过程与诸兄弟截然不同 , 显示出他从小在家里是备受歧视的 。试想一下 , 亲眼见到妻子在外野合的太公 , 能不把这不愉快的情绪发泄到“野种”身上吗 。
刘邦的流氓无赖行为应该说是终其一生的 。在垓下之战以前 , 刘邦几乎无不处于挨打受辱的地位 , 而下面文字更真实地描写了他的流氓无赖、残酷无情的嘴脸 。“……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道逢得孝惠、鲁元 , 乃载行 。楚骑追汉王 , 汉王急 , 推堕孝惠、鲁元下车 。滕公常下收载之 , 如是者三 , 曰:‘虽急 , 不可以驱 , 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 。其他如在《留侯世家》中写刘邦贪财好色 , 《萧相国世家》中写刘邦猜忌功臣 , 而《淮阴侯列传》中则借韩信的口 , 谴责了刘邦诛杀功臣的罪行 , 道出了“狡兔死 , 走狗烹;高鸟尽 , 良弓藏;敌国破 , 谋臣亡”这一君臣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安乐的真理 , 也是对刘邦小人之心的无情揭露 。
我们再来看陈煜先生提到的“他身无一文就坐到了当时乡绅吕公宴席的上座”这件事 。刘邦的岳丈吕公 , 本来不住在沛县 , 后来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 , 便和家人来到了沛县 , 因为沛县当时的县令和他是好友 。在刚刚到沛县时 , 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 , 于是 , 人们便来上门拜访 , 拉拉关系 , 套套近乎 。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 , 当时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县担任县主簿的萧何 , 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 , 一律到堂下就坐 。刘邦根本不管这些 , 虽然他没有带一个钱去 , 他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吕公听说了 , 赶忙出来亲自迎接他 。一见刘邦器宇轩昂 , 与众不同 , 就非常喜欢 , 请入上席就坐 。这次刘邦不但白吃一顿饭 , 酒足饭饱之后 , 吕公又将他盛情留下 , 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 。刘邦巴不得成这门亲事 , 便和吕氏结了婚 , 这就是以后历史上有名的吕后 。这里怎么也看不出刘邦的君子行为 , 那来的“谋略精细 , 目光远大” 。用现在的眼光看 , 怎么都有点一群势利小人在腐臭社会的味道 。
刘邦提高知名度 , 正如陈煜先生所言 , 是充满迷信色彩的 。如刘邦奉命押送刑徒去骊山服役 , 但在半路上已经有很多的人逃跑了 , 刘邦也很无奈 , 走到丰邑县的大泽休息时 , 刘邦喝了些酒 , 然后松开了刑徒们身上的绳子 , 让他们自己逃命去 。但有十几个人不愿意丢下他一个人走 , 都表示愿意跟着他 。刘邦便带领大家逃亡 , 前面负责开路的人回来告诉他前边有条大蛇拦路 , 没法通行 , 刘邦喝得有点醉了 , 训斥说:“我们这些勇猛之士行路 , 有什么好害怕的!”他分开众人 , 自己到了前边 , 见一条蛇横在路中间 , 便拔出宝剑将蛇一剑拦腰斩断 。又走了一段路后 , 刘邦觉得头昏 , 便躺在路旁休息 , 也等等后边的人 。一会儿 , 后边的人赶了上来 , 对他说在路旁看见一个老太太哭 , 问她原因 , 她说有人把他的儿子杀了 。又问为什么被杀 , 她说他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 , 刚才变成蛇 , 却在路边被赤帝的儿子杀了 , 所以才如此难过 。大家当时觉得是老太太说谎 , 但老太太忽然就不见了 。刘邦听说了 , 心中暗喜 , 以后便借此来提高自己的威信和地位 。此后 , 刘邦带着人到处逃亡 , 但每次吕后都能找到他 , 刘邦很奇怪 , 问妻子原因 , 吕后说他藏身的地方常有彩云缭绕 , 所以很好找到 。刘邦后来便让手下人广为传播这种谣传 , 很多人便相信了 , 都想来投奔他 。实际上 , 这种谣传基本上都是在皇帝建立国家之后 , 有意编造的 , 以此证明自己与众不同 , 有王者之气 。如果真是这样 , 这些上不得台面的小人行为 , 那有半点君子的作风 。
最令人所不齿的是刘邦在围困荥阳时 , 项羽回师救援 , 和刘邦在荥阳东北部的广武山一带相持不下 , 对峙达几个月之久 。项羽为了尽早结束战斗 , 同时迫使刘邦投降 , 项羽就把原先俘获的刘邦的父亲押到了两军阵前 , 他对刘邦说:“你如果再不投降 , 我就把你的父亲煮了!”《史记》载 , “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 曰约为兄弟 , 吾翁即若翁 , 必欲烹而翁 , 则幸分我一杯羹 。” , 也就是说 , 刘邦干脆耍起了无赖:“我和你曾经约为兄弟 , 所以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了 。你要是一定要煮了我的父亲 , 那就请便吧 。不过 , 别忘了给我也留一碗肉汤 。”项羽听了气得七窍生烟 , 当场就下令将刘邦的父亲杀死 。旁边的项伯赶紧劝道:“将军 , 现在谁能得天下还很难说 , 何况争天下的人都是不顾家人生死安危的 , 杀了他的亲人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 相反倒会增加双方的仇恨 。”项羽听了 , 只好命人将刘邦的父亲带回去 。看看 , 争天下的刘邦是个心黑血冷的动物 , 人都够不上了 。
刘邦虽然做了皇帝 , 他先收拾的是有功之臣韩信 。在公元前201年 , 即高祖六年 , 有人告发韩信谋反 。刘邦问怎么办 , 大家说发兵讨伐 。但陈平却反对 , 他说楚国兵精粮足 , 韩信又善于用兵 , 发兵很难取胜 。他建议刘邦以巡游云梦为借口 , 让各诸侯王都到陈县(现在河南淮阳) , 到那时韩信一定会来 , 然后再抓他问罪 。刘邦依计行事 , 果然将韩信抓住了 。韩信听到对他的指控 , 大声喊冤:“古人说的果然不错:‘狡兔死 , 走狗烹;高鸟尽 , 良弓藏;敌国破 , 谋臣亡 。’现在天下已经平定 , 我这样的人也早就该烹杀了 。”刘邦将韩信押到了洛阳 , 但又没有明确的证据 , 便释放了他 , 但降成了淮阴侯 。这使韩信怀恨在心 。也就是说 , 王逼臣反 , 臣岂能不反 , 于是 , 第二年 , 韩信谋划让陈豨在外地反叛 , 使刘邦亲自前去平叛 , 然后自己在都城袭击太子和吕后 。但还是事情败露 。吕后采用了萧何的主意 , 将韩信诱骗入宫抓捕 , 最后在长乐宫斩首 , 留下一个“成也萧何 , 败也萧何”的成语 。刘邦接着收拾的是萧何 。刘邦平定了英布叛乱回到长安后 , 萧何提议把上林苑开放 , 让百姓去耕种 , 因为上林苑基本上已经荒芜 , 并不是养兽供皇帝狩猎的地方 。这是多好的建议 , 但刘邦硬说萧何拿了别人的贿赂 , 所以才替他们说话 , 借百姓之名为商人牟利 。萧何就这样“莫须有”的关进了监狱 , 几天后 , 有大臣问丞相犯了什么罪 , 刘邦却为自己狡辩说:“原先李斯做秦国的丞相 , 凡是功劳都归始皇 , 不好的事都由自己承担 。但现在丞相萧何却接受了商人的贿赂 , 替他们求我开放上林苑 , 收买人心 。因此要治他的罪 。”凡是种种 , 说白了 , 还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这些下三滥之事 , 被陈煜先生美化成“无不把国家社稷的稳定繁荣放在了第一位” 。
刘邦和项羽争天下时 , 刘邦同母异父兄弟季布和丁公他两都是项羽手下的大将 。季布领兵几次将刘邦打败 , 丁公也领兵追击过刘邦 , 但最后放过了他 。刘邦做皇帝后 , 记恨季布打败过自己 , 就把他抓了起来 。但想到自己也需要他这样的亲属来辅佐 , 就不再记仇 , 不但放了他 , 还封为郎中 。丁公听说了 , 就觉得连季布这样给过刘邦难堪的人都能释放做官 , 他这个曾对刘邦有恩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没想到 , 却被刘邦抓起来 。刘邦对众人说:“丁公做项羽的将领时不忠 , 就是他这种人使项王丧失了天下 。”刘邦下令处死了丁公 , 还在军中示众 , 警示大家要做忠臣 , 不要学丁公 。关于刘邦记仇之事 , 《史记·楚元王世家》里便有这样的记载 , 刘邦微贱的时候 , 曾为躲避难事 , 带宾客到大嫂家吃饭 。"嫂厌叔" , 客人来时 , 嫂子就假装羹汤已吃完 , 用勺子刮锅 , 宾客离去后 , 刘邦却见锅里有羹汤 , "高祖由此怨其嫂" 。直到当了皇帝 , 兄长的儿子"独不得封" , 太公出面说情 , 才封了个具有讽剌意味的"羹颉侯" 。因为"羹颉"并非县邑名 , 而是暗含当年长嫂佯为羹尽那件往事 。这就是说刘邦是个记仇的人 , 他不是“大人不记小人过的君子” 。
综上所述 , 汉高祖刘邦的人格品质 , 实在难以推崇 。难怪阮籍登广武战场也发出“世无英雄 , 使竖子成名”的感叹 。到了《厚黑学》风行之后 , 刘邦二字简直成了人品不好的代名词 , 至今未有改观 。
那么《厚黑学》是怎样评价刘邦的呢?被称为厚黑大师的李宗吾先生在《厚黑学》中 , 以三国英雄的成败为例 , 说明凡建功立业、称王图霸的英雄豪杰或帝王将相 , 无一不是厚颜黑心之人;或厚或黑只占其一者可称雄一世;厚黑兼具者能成霸业 。他在书中说:“三国英雄首推曹操 , 他的特点全在心肠黑:宁我负人 , 勿人负我 。刘备的特长是脸皮特厚 , 遇事对人痛哭一场 , 立刻转败为胜 。孙权是典型的厚黑兼备 , 无奈厚与黑都不到底 。三人各具特长 , 因而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他还由此追溯历史长河而上 , 列举楚汉相争之事来加以说明刘邦心狠手辣 , 既厚且黑 , 已达到“厚而无形 , 黑而无色”的最高境界 , 故能称帝 。
是啊 , 刘邦“厚而无形 , 黑而无色” , 这种表面上都糊了一层仁义道德却厚黑到家的人 , 古今有几人 。
当然 , 我们今天评价刘邦的人品以外的东西 , 也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来评价 , 如刘邦作为政治家 , 他有三大优点应该褒扬:其一 , 雄才大略 , 有智谋 , 有远见;其二 , 能用人 , 尤其是能驾驭人;其三 , 头脑灵活 , 随机应变能力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因为政治家无需是个翩翩君子 。相对于现在社会上看 , 刘邦是有才有能 , 就是“缺德”罢了 , 而我们看到的现实生活中一些官员的所作所为 , 是无才无能又“缺德” , 照此说来 , 刘邦是打下了四百余年江山的“大人物” , 一点都不假
近日 , 收到一份《西部周末》 , 看到陈煜先生的《刘邦真的是小人吗》一文 , 颇有感触 。
《刘邦真的是小人吗》一文明显是针对王长华先生写的《刘邦与萧何君臣关系》一文的结论——“刘邦是个小人”发表的不同见解 , 写了许多 , 无非是想说明“刘邦不是小人” 。王长华先生的文章没看到 , 无法评论 , 但陈煜先生的《刘邦真的是小人吗》一文 , 委实不能信服 。
陈煜先生在文中写到 , “刘邦之所以不相信不放心萧何 , 多次处心积虑的试探萧何对他的忠诚程度” , 这句话连没读过书的山野村夫都会随口说出的下文 ,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陈煜先生却来了个“可以这样说 , 刘邦和萧何是同心同德”的结论 , 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些看似洋洋洒洒的文字 , 就是看不到刘邦与君子的内在关系 , 再如“(刘邦)在未成名时 , 他就懂得怎样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 “对于叛军谋反 , 他决不手软” , 对于“同心同德”的萧何 , “(刘邦)多次处心积虑的试探萧何对他的忠诚程度 , 实质上是为了防患于未然”等等 , 怎么看作者写的都是个小人 , 真是欲盖弥彰 。
其实 , 对于西汉高祖刘邦 , 史书写得很清楚 。
首先 , 关于刘邦的身世及其母怀上刘邦的经过 , 《史记》和《汉书》里均有类似记载 , 称:“高祖 , 沛丰邑中阳里人 , 姓刘氏 , 字季兴 , 父曰太公 , 母曰刘媪 。其先 , 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 梦与神游 。是时雷电晦冥 , 太公往视 , 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 , 遂产高祖 。”意思是说 , 刘母生刘邦前 , 曾在大泽的堤岸上休息小睡 , 正好碰上雷鸣电闪、天色阴暗 , 刘父前来寻视 , 却见一只蛟龙卧在妻子身上 , 不久刘母怀孕 , 生下了刘邦 。用常规眼光看 , 这个记载只能是神话传说而已 , 而绝非史实 。大凡开国皇帝的诞生 , 总会被后人编排出一些非凡的神奇故事来 , 以凸显皇帝出身高贵、皇权天授的命题 。但现在有学者据此认为 , 刘邦其实是非婚生子 , 也就是说是个私生子 。为何?《史记》讲刘邦生得仪表非凡 , 却不讨其父亲太公的喜欢 , 常被指责为“亡(无)赖” , 不能“治产业” 。“及壮” , 也就是到了30岁 , 才与好友一起“学书” , “试为吏 , 为泗水亭长” 。他的成长过程与诸兄弟截然不同 , 显示出他从小在家里是备受歧视的 。试想一下 , 亲眼见到妻子在外野合的太公 , 能不把这不愉快的情绪发泄到“野种”身上吗 。
刘邦的流氓无赖行为应该说是终其一生的 。在垓下之战以前 , 刘邦几乎无不处于挨打受辱的地位 , 而下面文字更真实地描写了他的流氓无赖、残酷无情的嘴脸 。“……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道逢得孝惠、鲁元 , 乃载行 。楚骑追汉王 , 汉王急 , 推堕孝惠、鲁元下车 。滕公常下收载之 , 如是者三 , 曰:‘虽急 , 不可以驱 , 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 。其他如在《留侯世家》中写刘邦贪财好色 , 《萧相国世家》中写刘邦猜忌功臣 , 而《淮阴侯列传》中则借韩信的口 , 谴责了刘邦诛杀功臣的罪行 , 道出了“狡兔死 , 走狗烹;高鸟尽 , 良弓藏;敌国破 , 谋臣亡”这一君臣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安乐的真理 , 也是对刘邦小人之心的无情揭露 。
我们再来看陈煜先生提到的“他身无一文就坐到了当时乡绅吕公宴席的上座”这件事 。刘邦的岳丈吕公 , 本来不住在沛县 , 后来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 , 便和家人来到了沛县 , 因为沛县当时的县令和他是好友 。在刚刚到沛县时 , 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 , 于是 , 人们便来上门拜访 , 拉拉关系 , 套套近乎 。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 , 当时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县担任县主簿的萧何 , 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 , 一律到堂下就坐 。刘邦根本不管这些 , 虽然他没有带一个钱去 , 他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吕公听说了 , 赶忙出来亲自迎接他 。一见刘邦器宇轩昂 , 与众不同 , 就非常喜欢 , 请入上席就坐 。这次刘邦不但白吃一顿饭 , 酒足饭饱之后 , 吕公又将他盛情留下 , 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 。刘邦巴不得成这门亲事 , 便和吕氏结了婚 , 这就是以后历史上有名的吕后 。这里怎么也看不出刘邦的君子行为 , 那来的“谋略精细 , 目光远大” 。用现在的眼光看 , 怎么都有点一群势利小人在腐臭社会的味道 。
刘邦提高知名度 , 正如陈煜先生所言 , 是充满迷信色彩的 。如刘邦奉命押送刑徒去骊山服役 , 但在半路上已经有很多的人逃跑了 , 刘邦也很无奈 , 走到丰邑县的大泽休息时 , 刘邦喝了些酒 , 然后松开了刑徒们身上的绳子 , 让他们自己逃命去 。但有十几个人不愿意丢下他一个人走 , 都表示愿意跟着他 。刘邦便带领大家逃亡 , 前面负责开路的人回来告诉他前边有条大蛇拦路 , 没法通行 , 刘邦喝得有点醉了 , 训斥说:“我们这些勇猛之士行路 , 有什么好害怕的!”他分开众人 , 自己到了前边 , 见一条蛇横在路中间 , 便拔出宝剑将蛇一剑拦腰斩断 。又走了一段路后 , 刘邦觉得头昏 , 便躺在路旁休息 , 也等等后边的人 。一会儿 , 后边的人赶了上来 , 对他说在路旁看见一个老太太哭 , 问她原因 , 她说有人把他的儿子杀了 。又问为什么被杀 , 她说他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 , 刚才变成蛇 , 却在路边被赤帝的儿子杀了 , 所以才如此难过 。大家当时觉得是老太太说谎 , 但老太太忽然就不见了 。刘邦听说了 , 心中暗喜 , 以后便借此来提高自己的威信和地位 。此后 , 刘邦带着人到处逃亡 , 但每次吕后都能找到他 , 刘邦很奇怪 , 问妻子原因 , 吕后说他藏身的地方常有彩云缭绕 , 所以很好找到 。刘邦后来便让手下人广为传播这种谣传 , 很多人便相信了 , 都想来投奔他 。实际上 , 这种谣传基本上都是在皇帝建立国家之后 , 有意编造的 , 以此证明自己与众不同 , 有王者之气 。如果真是这样 , 这些上不得台面的小人行为 , 那有半点君子的作风 。
最令人所不齿的是刘邦在围困荥阳时 , 项羽回师救援 , 和刘邦在荥阳东北部的广武山一带相持不下 , 对峙达几个月之久 。项羽为了尽早结束战斗 , 同时迫使刘邦投降 , 项羽就把原先俘获的刘邦的父亲押到了两军阵前 , 他对刘邦说:“你如果再不投降 , 我就把你的父亲煮了!”《史记》载 , “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 曰约为兄弟 , 吾翁即若翁 , 必欲烹而翁 , 则幸分我一杯羹 。” , 也就是说 , 刘邦干脆耍起了无赖:“我和你曾经约为兄弟 , 所以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了 。你要是一定要煮了我的父亲 , 那就请便吧 。不过 , 别忘了给我也留一碗肉汤 。”项羽听了气得七窍生烟 , 当场就下令将刘邦的父亲杀死 。旁边的项伯赶紧劝道:“将军 , 现在谁能得天下还很难说 , 何况争天下的人都是不顾家人生死安危的 , 杀了他的亲人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 相反倒会增加双方的仇恨 。”项羽听了 , 只好命人将刘邦的父亲带回去 。看看 , 争天下的刘邦是个心黑血冷的动物 , 人都够不上了 。
刘邦虽然做了皇帝 , 他先收拾的是有功之臣韩信 。在公元前201年 , 即高祖六年 , 有人告发韩信谋反 。刘邦问怎么办 , 大家说发兵讨伐 。但陈平却反对 , 他说楚国兵精粮足 , 韩信又善于用兵 , 发兵很难取胜 。他建议刘邦以巡游云梦为借口 , 让各诸侯王都到陈县(现在河南淮阳) , 到那时韩信一定会来 , 然后再抓他问罪 。刘邦依计行事 , 果然将韩信抓住了 。韩信听到对他的指控 , 大声喊冤:“古人说的果然不错:‘狡兔死 , 走狗烹;高鸟尽 , 良弓藏;敌国破 , 谋臣亡 。’现在天下已经平定 , 我这样的人也早就该烹杀了 。”刘邦将韩信押到了洛阳 , 但又没有明确的证据 , 便释放了他 , 但降成了淮阴侯 。这使韩信怀恨在心 。也就是说 , 王逼臣反 , 臣岂能不反 , 于是 , 第二年 , 韩信谋划让陈豨在外地反叛 , 使刘邦亲自前去平叛 , 然后自己在都城袭击太子和吕后 。但还是事情败露 。吕后采用了萧何的主意 , 将韩信诱骗入宫抓捕 , 最后在长乐宫斩首 , 留下一个“成也萧何 , 败也萧何”的成语 。刘邦接着收拾的是萧何 。刘邦平定了英布叛乱回到长安后 , 萧何提议把上林苑开放 , 让百姓去耕种 , 因为上林苑基本上已经荒芜 , 并不是养兽供皇帝狩猎的地方 。这是多好的建议 , 但刘邦硬说萧何拿了别人的贿赂 , 所以才替他们说话 , 借百姓之名为商人牟利 。萧何就这样“莫须有”的关进了监狱 , 几天后 , 有大臣问丞相犯了什么罪 , 刘邦却为自己狡辩说:“原先李斯做秦国的丞相 , 凡是功劳都归始皇 , 不好的事都由自己承担 。但现在丞相萧何却接受了商人的贿赂 , 替他们求我开放上林苑 , 收买人心 。因此要治他的罪 。”凡是种种 , 说白了 , 还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这些下三滥之事 , 被陈煜先生美化成“无不把国家社稷的稳定繁荣放在了第一位” 。
刘邦和项羽争天下时 , 刘邦同母异父兄弟季布和丁公他两都是项羽手下的大将 。季布领兵几次将刘邦打败 , 丁公也领兵追击过刘邦 , 但最后放过了他 。刘邦做皇帝后 , 记恨季布打败过自己 , 就把他抓了起来 。但想到自己也需要他这样的亲属来辅佐 , 就不再记仇 , 不但放了他 , 还封为郎中 。丁公听说了 , 就觉得连季布这样给过刘邦难堪的人都能释放做官 , 他这个曾对刘邦有恩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没想到 , 却被刘邦抓起来 。刘邦对众人说:“丁公做项羽的将领时不忠 , 就是他这种人使项王丧失了天下 。”刘邦下令处死了丁公 , 还在军中示众 , 警示大家要做忠臣 , 不要学丁公 。关于刘邦记仇之事 , 《史记·楚元王世家》里便有这样的记载 , 刘邦微贱的时候 , 曾为躲避难事 , 带宾客到大嫂家吃饭 。"嫂厌叔" , 客人来时 , 嫂子就假装羹汤已吃完 , 用勺子刮锅 , 宾客离去后 , 刘邦却见锅里有羹汤 , "高祖由此怨其嫂" 。直到当了皇帝 , 兄长的儿子"独不得封" , 太公出面说情 , 才封了个具有讽剌意味的"羹颉侯" 。因为"羹颉"并非县邑名 , 而是暗含当年长嫂佯为羹尽那件往事 。这就是说刘邦是个记仇的人 , 他不是“大人不记小人过的君子” 。
综上所述 , 汉高祖刘邦的人格品质 , 实在难以推崇 。难怪阮籍登广武战场也发出“世无英雄 , 使竖子成名”的感叹 。到了《厚黑学》风行之后 , 刘邦二字简直成了人品不好的代名词 , 至今未有改观 。
那么《厚黑学》是怎样评价刘邦的呢?被称为厚黑大师的李宗吾先生在《厚黑学》中 , 以三国英雄的成败为例 , 说明凡建功立业、称王图霸的英雄豪杰或帝王将相 , 无一不是厚颜黑心之人;或厚或黑只占其一者可称雄一世;厚黑兼具者能成霸业 。他在书中说:“三国英雄首推曹操 , 他的特点全在心肠黑:宁我负人 , 勿人负我 。刘备的特长是脸皮特厚 , 遇事对人痛哭一场 , 立刻转败为胜 。孙权是典型的厚黑兼备 , 无奈厚与黑都不到底 。三人各具特长 , 因而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他还由此追溯历史长河而上 , 列举楚汉相争之事来加以说明刘邦心狠手辣 , 既厚且黑 , 已达到“厚而无形 , 黑而无色”的最高境界 , 故能称帝 。
是啊 , 刘邦“厚而无形 , 黑而无色” , 这种表面上都糊了一层仁义道德却厚黑到家的人 , 古今有几人 。
当然 , 我们今天评价刘邦的人品以外的东西 , 也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来评价 , 如刘邦作为政治家 , 他有三大优点应该褒扬:其一 , 雄才大略 , 有智谋 , 有远见;其二 , 能用人 , 尤其是能驾驭人;其三 , 头脑灵活 , 随机应变能力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因为政治家无需是个翩翩君子 。相对于现在社会上看 , 刘邦是有才有能 , 就是“缺德”罢了 , 而我们看到的现实生活中一些官员的所作所为 , 是无才无能又“缺德” , 照此说来 , 刘邦是打下了四百余年江山的“大人物” , 一点都不假
是个有文化有头脑的流氓 。小人谈不上 。他不是流氓 , 不是小人 。他是无赖 。韩信的死能忘么?
历史上刘邦真的是小人吗
汉高祖刘邦是小人吗?【历史上刘邦真的是小人吗】当然是 汉朝的历史都写他贪财好色他成功是因为他知人善任?fr=ala0刘邦自己都承认自己是小人 , 你说他是不是小人!典型的小人 。小人办成大事谁管是不是小人呢不是 , 至少他还是赢了 , 便一定有地方胜过项羽 。是!

    推荐阅读